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Cyrtoplastus smetanai頭部背面深紅棕色;前胸背板及翅鞘紅棕色;腹面黑色,中胸腹板顏色較淡;觸角磚紅色,第9、10節顏色較深;足紅棕色。最寬處在於複眼後緣,複眼呈半球狀;頭楯突出,兩側無凹陷;頭楯線明顯。前胸背板的寬度為頭的1.73倍,寬度明顯地較長度長,稍微凸起。翅鞘寬度較頭部寬,其寬度稍較長度略大,非常凸起,側面輪廓具尖上膊角。C. smetanai棲息地為原始闊葉林,沿著大樹基部的落葉和枝條發霉層,及沿著小道旁繁盛植群的腐屑及腐殖質中。C. smetanai可以藉由其屬的特徵而輕易地與亞洲東南地區其他Agathidiini族之種類區別。如果與C. seriepuncta...
Hemictenophora euplexioides lanyuensis出現於蘭嶼,外觀與典型的H. euplexioides不同,其前翅底色為更單一暗褐色,基部缺乏紅棕色斑,尤其在邊緣區,中區的翅室下有一狹窄的黑色區塊,而後翅內側一半之區域更黑。H. e. lanyuensis 雌雄翅型與顏色相似,但雌蟲較雄蟲稍大一些,且雌雄個體後翅的內部區域一樣黑;但H. e. euplexioides的雌蟲,此區則較邊緣的黑色區域白。此種的棲息地不是非常清楚。這個新的亞種是採集自沿海區域,幾乎全年都有。本種敘述主要引用Ronkay and Ronkay(1999)所發表文獻內容。
Leucapamea chienmingfui頭部堅硬,複眼大呈球狀,下唇鬚相當細長且微向上翹。頭部及胸部之軟毛為深酒紅棕色,並摻雜著赭棕色、金屬灰及黑色毛鱗,下唇鬚側邊暗棕色,領節及肩板具黑色及白灰色線。觸角鑲毛狀,其上具短叢生纖毛。前翅長且窄,頂角尖狀,外緣微呈細齒狀。前翅底色為亮深巧克力棕色,並充滿金屬光澤的藍灰色、酒紅及紅棕色。後翅亮赭色,內側區域有小斑點,寬的翅緣區充滿了灰棕色。本種與本屬其他種的關聯較遠,其前翅為黑色且清晰的橫紋較少與 L. hikosana相似;本屬的其它種之前翅具有深白、灰白或橙白色斑紋。L. chienmingfui與該屬其他種類差別在圓形紋與腎形紋之間具有強...
Tanna infuscata Lee & Hayashi, 200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里山紋翅暮蟬 Tanna infuscata 屬於台灣特有種。本種蟬的複眼為綠色。成蟲腹部的第3腹板兩側具有瘤狀突,而第4腹板則無。在第1-7腹節的背面覆蓋銀色鱗毛,而第8節背面則是覆蓋白粉。翅脈為黑色和綠色相間。成蟲出現在7-8月,棲息於海拔1300公尺的阿里山山區,夜晚有趨光性,雄蟲於黃昏及黎明時鳴叫,下雨天則停止鳴叫。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引用 Lee and Hayashi (2004) 與陳振祥 (2004) 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Taipsaphida curiosa Ronkay & Ronkay, 199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ipsaphida curiosa頭部及胸部軟毛均質,深棕色摻雜深赭棕色及黑色毛。足短,深棕色,整體上多毛,跗節具長白色鱗片環。觸角赭棕色,相當短,為明顯雙櫛齒狀且分枝對稱。前翅長,窄尖,底色深灰棕色,中央區域具淺赭棕色斑點,翅緣一半處佈滿白灰色。後翅較小,大致呈圓形,顏色光亮的白灰色,具擴散且較黑的盤狀斑點、橫線及外緣線。本種的生態習性未知,T. curiosa於一月出現,分佈於中高海拔。本種類似Psaphida resumens及 Feralia sauberi的黑化型。T. curiosa與P. resumens之差異在於其前翅較短,缺乏明顯清晰之橫線及翅紋,且具獨有大型白色三角形端...
Ailuropoda sp.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人歡迎的大熊貓,不僅是小朋友為它著迷,也是世界上生物學家與古生物學家共同注目的焦點。它的外型獨特、稀奇,最早法國的生物學家將它歸於浣熊科,但其分類地位卻一直飽受爭議。一些動物學家認為其與熊科的祖先都是祖熊,所以應和熊同屬熊科;但有些專家則認為其型態與熊差異很大,應是與熊科平行發展的另一支,應單獨歸為熊貓科。而且大熊貓雖歸類為食肉目,但卻已逐漸演化成完全依賴竹子為食的食肉目動物。 在更新世中晚期時,大熊貓廣泛的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華南地區與相鄰的東南亞地區的溫暖潮濕的竹林。但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以及人類的活動和發展,使得現存的大熊貓的分布區變得非常狹小,僅剩中國大陸四川西部和北部,以及甘肅南部的高...
Andraca theae (Matsumura, 190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茶蠶 Andraca theae 成蟲幾乎全年可見,低至高海拔山區都有分布。幼蟲主要以茶科植物葉片為食,常造成危害。本種早期被視為原產於印度的Andraca bipunctata,經研究後認定為獨立種。
Ankylosaurus magniventri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甲龍類是由各種甲龍組合而成的一支獨特的類群,其出現時間較晚,直到白堊紀之末才登上歷史舞臺。甲龍身體上部覆蓋著厚厚的鱗片,背上有兩排刺,有個像高爾夫球棒一樣的尾巴,腿短,脖子也很短,在其寬寬的腦袋上有一對角。骨質、釘狀的骨板與錘狀的尾巴為其提供很好的保護作用,幫它抵擋住了大部分的食肉者。
Asota caricae  (Fabricius, 177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擬燈蛾 Asota caricae 廣泛分布於東方區,但台灣地區僅南部低海拔及蘭嶼、綠島可見,數量不多。 幼蟲亦以桑科榕屬植物為食。
Asota ficus  (Fabricius, 177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榕擬燈蛾 Asota ficus 本種主要在平地出現,發生期為夏秋,局部常見。數量多時,常將寄主植物的葉片吃光。幼蟲以桑科榕屬的植物為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