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6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方花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製片後體長1.6 mm。體褐色,腹部第2-8背板前緣脊深褐色。觸角第1、2節深褐,與頭同色,第3節及第4、5節基部淡黃,其餘淡褐。前翅淡褐,足淡黃。
頭略寬於長,布有橫紋,頰之長度超過複眼長,兩頰幾乎平直。單眼間毛位於前單眼稍後方,眼後毛6對。觸角7節,第3、4節具叉狀感覺錐。
前胸背板布有橫紋,後緣角各有長毛2支,後緣毛3對,最內的1對稍長,背板毛約30支;後胸背板中央有明顯網紋,網內另有小紋,中對毛在前緣縫後方,無感覺孔。前翅前緣毛約30支,上脈基部毛7支,端毛8-10支,下脈毛13-16支,排列均勻。
腹部第8背板後緣兩側有細小梳毛,中央缺;第10背板部分縱裂。第3-6腹板有附毛2-...
|
巴拿馬仿刺鎧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馬塔法海蠋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稜與尾部上側稜不相連接,下側稜則止於臀部骨環附近而不與尾部相接,中側稜則與尾部下側稜相接;軀幹部的上側稜緣邊不具細棘齒;背鰭基底下方之體環背部隆起。吻略長,頭長為其2.5-4.0倍;吻部背中稜不連續,具2-3個半分離的棘或稜脊冠,通常具兩個側吻棘。主鰓蓋具不甚完全的中縱稜,僅及一般之1/3。體環無弱縱棘;頭部及身體無大型葉狀皮瓣。骨環15 + 34-36;背鰭鰭條數21-24;胸鰭鰭條數12-14;尾鰭鰭條數 10。體呈褐色而雜有淡斑塊,體側通常另具9-11條不顯之窄暗橫帶。
|
斑馬唇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眼後背部隆起至背鰭起點附近最高,而後漸下降。眼中大;眼前上方乳突不明顯。口小,端位;唇厚,紅色。齒小,門狀齒;鋤骨具齒。前鰓蓋後上角具一扁棘。鰓膜相連,但與喉峽部分離。體被圓鱗;側線完全。背鰭連續,硬棘XVII,軟條數33;臀鰭硬棘III,軟條數8;胸鰭肥厚,鰭條末端不及肛門;尾鰭深叉形。體呈淡灰褐色,腹部顏色較白。體側及頭部計有9條黑色斜帶,大多未達腹側,其中第一條由吻部向下延伸至前鰓蓋下緣;第二條由眼前上緣向後方貫穿眼部斜向延伸至胸鰭基部;最後一條則在尾柄末端,每條斜紋均可明顯分辨。背、臀及胸鰭灰白至淡黃色;腹鰭黑色;尾鰭上葉淡黃,下葉黑色,無任何白斑。Goniistiu...
|
馬來雙線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形小,圓柱狀。上頜向後延伸至瞳孔前緣下方;雄魚吻部長於雌魚;齒小,上下頜具椎形齒;鋤骨及腭骨前端具齒群。眼眶上緣觸角短,呈葉狀。鼻瓣膜為葉狀。眼前具骨脊,雄性骨脊具小刺。後顳骨枝稍彎曲,呈”I”形。頤部感覺孔 3-6 +2-8 + 3-6。頭部除了頸部具鱗片之外,其餘部分無鱗。體櫛鱗,尾柄圓鱗,胸鰭基部、頰部及腹側無鱗。側線不連續,分為前後二段,前段側線為孔鱗13-20個,孔鱗側線從胸鰭基後方即稍下降,末端位於第二背鰭末端下方;後段側線具1列(但有時2列)缺刻鱗13-22個;缺刻側線鱗開始於倒數第二至第四孔鱗下方,末端止於尾柄。側線上鱗列 4-5 + 4-5。D. III+XI-XV+6-1...
|
馬牛新脊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體爲低矮鈍角三角形,前端大於後端,腹緣突出。殼表光滑及刻有疏稀大篩孔。殼體的右殼呈低矮的鈍角三角形,殼頂於中央子午線的中央或稍前方。前端大於後端,後端的末端稍微撅起,腹緣做船底形緩慢的突出,左殼爲五角形, 腹緣稍微凹入。整個殼表光滑有生細微的細毛孔。
|
馬之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羅馬尼亞境內的薩克遜人社區之間,常在婚禮時演出的舞蹈,過去或許僅為娛樂賓客,究竟自何時起和婚禮有關,則不甚清楚。《馬之舞》是用舞蹈和啞劇方式,演出關於兩個神秘客投宿一家農舍的故事。兩個神秘客,一個是團長,另一個是副官,兩人聯袂由兩匹馬和一隻山羊拖拉著,於夜晚抵達農家,當確定可住宿一晚之後,便將動物宰了供大家當晚餐享用,剩下一堆骨頭疊在皮上;隔天早上,當要離去時便命令動物起床,慈悲地讓牠們復活,不料當皮、肉、骨再組合起來時,卻發現由於農人兩個兒子當中的一位,在晚餐時已將一塊骨劈開食取骨髓,因此有匹馬跛了隻腳,看到這情形,團長勃然大怒,威脅要殺死農人的兩個兒子,不過最後達成和解,要兩人像人質...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打馬武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東縣東河(附錄-地名-舊地名)
|
馬來黃緣齒梅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衣體貼生於基物,裂片寬1.5-2.5 mm,緣毛基部漸膨大;上表面無粉芽和裂芽;下表面暗褐色或黑色,假根單一或羽狀分叉。子囊盤非冠狀。
|
石月網紋薊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雌蟲製片後體長1.4-1.7 mm。體深褐色,複眼黑。觸角第1-5節黄色,第6、7節褐色,第8節淡褐色,前翅基部深褐色,亞基部有淡色帶,其後淡褐色,末端部顏色稍深。前足黄,前脛節兩側緣較暗;中後足腿節褐色,脛節端部1/2-1/3黃色,跗節黃色。
頭寬於長,背方布有網紋,單眼區 突起;領區明顯,約與頭其餘部份等 長,其前後緣中央向前方拱起,其內稍後方有一深褐色橫紋,橫紋前方網紋成 多角形,橫紋後方網紋扁形,網紋內有 許多小點刻。觸角8節,第3、4節有叉狀感覺錐,第4節之感覺錐甚長,伸達第6節基部,第4-6節有微毛。
前胸背板密布網紋,中央有左右兩 處網紋較大,成長方形;中胸背板中央 後半部縱裂,...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