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連宵達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通宵達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通宵達旦」就是一整夜直到天亮。《北齊書》中記載了文宣帝高洋的事蹟:北齊文宣帝高洋,是高歡的兒子。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在北魏朝中擔任大丞相,獨攬大權。北魏孝武帝因為不甘受高歡控制,逃出了洛陽,投奔鎮守關中的將領宇文泰。高歡因此另立孝靜帝,遷都於鄴,史稱東魏。後來宇文泰殺了孝武帝,另立文帝,都於長安,史稱西魏。原本統一的北方,至此分裂為西魏、東魏二國。東魏在高歡死後,大權落在其子高洋手中,後來高洋廢帝自立,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文宣帝年輕時,氣度恢宏,性情果斷,外柔而內剛。在位初期,留心國事,勵精圖治,改定律令,提倡儒學,重用漢人,使魏晉以來的刑律削繁...
狐死兔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兔死狐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兔死狐悲」原作「狐死兔悲」。敦煌變文中有篇〈鷰子賦〉,說了一個故事:鷰子因為剛築好的巢被黃雀霸占,又被黃雀一家人打傷,心有不甘,一狀告到法官鳳凰面前。經過審理,黃雀被判杖責下獄,鷰子感到很欣慰,直罵黃雀是惡有惡報。一旁的鵙(ㄐㄩㄝˊ)鴿和黃雀是兄弟,看不過去地上前說:「我為我哥的行為感到羞愧,但是我曾聽過『狐死兔悲、物傷其類』這麼一句話,因為同類遭到不幸而感到悲傷。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何況是同類。他犯錯受到懲罰是應該的,你何必在背後辱罵詛咒他呢?」後來「兔死狐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同類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悲傷。
安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舒適的睡覺。《文選.曹植.求自試表》:「而寢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體不安席,食不甘味。」
心定理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安理得」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陽貨》1>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2>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3>,食旨4>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玄》。 (2) 女:音ㄖㄨˇ,同「汝」。你。 (3) 居喪:居父母之喪。 (4) 食旨:...
恥居王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初王勃、楊烱、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人稱「四傑」。楊烱聞言說:「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後。」見《舊唐書.卷一九○.文苑傳上.楊炯傳》。後用以比喻不甘落人之後。
不安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安心在席上休息。形容心中有所惦記。《文選.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體不安席,食不甘味。」《文選.曹植.求自試表》:「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寢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剋為念。」
食不終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飲食無法辨別美味。形容憂慮煩躁或忙碌勞累的樣子。三國魏.曹植〈釋愁文〉:「坐不安席,食不終味,遑遑汲汲,或慘或悴,所鬻者名,所拘者利。」也作「食不甘味」。
父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親的事業。《三國演義》第三二回:「我為長子,反不能承父業,尚乃繼母所生,反承大爵,心實不甘。」
便是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同意或同情有感而發的語助詞。《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便是呢,我女兒若把與內姪為妻,有甚不甘心處!」
戰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戰國策.齊策五》:「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令於境內盡堞中為戰具。」《三國演義》第三八回:「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戰具不修,軍無法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