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開心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阿月渾子的種子。外殼堅硬,呈卵形或長橢圓形,熟時通常從一側裂開,果仁呈淡綠色,外被紅色薄皮,可以食用。[例]開心果香脆可口,問市後,市場反應頗佳,成為零嘴的新寵。
紙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紙的原料。將木材、破布等物品,經過蒸煮、漂白等手續處理後所得的糊狀纖維素,攤平乾後就成為紙。
粉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粉彩瓷是在燒好的瓷器上,用配入大量鉛粉的玻璃白的彩料作畫,由於燒後顏色深淺不同,畫面會突出於釉面,色彩柔和,濃淡協調,頗有立體感,故稱為「粉彩」。也稱為「軟彩」。
焙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傳熱較慢的載體慢速加熱的乾方式,可分天然晒乾和文火烤乾。如:「在醫學裡,利用容器以小火使藥材去除潮氣而不失去藥效的一種乾方法,就稱為焙乾。」
薰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覆罩於爐子上,供薰香、物和取暖的器物。南唐.李煜〈謝新恩.櫻花落盡階前月〉詞:「櫻花落盡階前月,象床愁倚薰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小娘子茶潑濕了衣袖,到房裡薰籠上。」也作「熏籠」。
蠟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繪畫表現的技法。以加熱熔解的蜂蠟混合顏料,在木板、象牙或大理石上描繪,再用加熱工具烤繪畫表面,使筆觸或刮刀痕跡熔為均勻的薄膜。相傳起源於希臘,起初多用於建築的彩色,後始為繪畫廣泛使用。現代蠟畫法除加熱方法更加複雜外,蜂臘則改為樹脂,布畫上則改用油。
生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經漂煮過的絲絹,可做為畫布。唐.韓愈〈桃源圖〉詩:「流水盤迴生百轉,生綃數幅垂中堂。」宋.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詞:「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高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較高的溫度。隨著不同的情況,而有不同的數值標準。[例]高溫殺菌、高溫
陽明山國家公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一日所成立的國家公園。位居臺灣北部臺北盆地東北面之陽明山區,其範圍以大屯山、七星山火山群為中心,東面至磺嘴山、五指山東側坡腳,西面至爐山、面天山側,北面包括竹子山及其北面土地山嶺,南至紗帽山南側,並向東延伸至平等里東側山谷線。為面積最小,具火山地形與豐富自然景觀的國家公園。
香馥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