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52 ms
共 4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斯金納(B._F._Skin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斯金納在紐約讀中學,到1926年為止他在大學裏學藝術和語言學。本來他想成為作家,但他只在報紙中發表了約十多篇文章。按他的女兒寫的傳記他是在這個時候讀了伊萬·巴甫洛夫和約翰·華生 (心理學家)的著作的。因此他於1928年赴哈佛大學學心理學,成為當時著名心理學家E. G. Boring的學生。而在這段時間,他閱讀了多位心理學家的著作,如J. B. Watson、Ivan Pavlov及E. L. Thorndike等人,頗受影響。當時哈佛大學剛剛建立了一個行為主義|行為心理學的專業,這個專業的導師將動物看作是一個完整的...
|
心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所領會的道理、知識等。[例]老師希望同學們針對此次參觀活動,發表心得。
|
報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各種傳播方式發表的新聞稿。
|
陳雋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詩觀3 著作4 評價 生平 陳雋弘,一九七九年生,水瓶座,屏東人。 高雄中學校友,嘉義師範學院,高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作品發表於各報紙副刊與雜誌,並收入九十年年度詩選。曾獲時報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台灣文學獎、吳濁流文藝獎、詩路年度網路詩人、優秀青年詩人等。 目前在明日報擁有一個個人新聞台「貧血的地中海」。 詩觀 直到現在,詩對我來說仍是個謎。它給過我最不重要的東西,但我卻為此沾沾自喜,獨自快樂。我毫無預警地遇見了它並與其並肩過一段時日,時而感到力量強大,有時也不免跌入更深的懷疑與徬徨中。它也...
|
潘希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4年,唯一的親哥哥在北京因病過世。1928年,舉家遷居杭州。1930年,考入弘道女中。1935年,發表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黃》於「浙江青年」雜誌。1936年,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就讀(之江大學後來歷經整併,最後併入現在的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中日戰爭期間,父親潘鑒宗與母親葉夢蘭接連因病過世,琦君遂成潘家支柱。1941年,大學畢業,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1943年,返鄉任教於永嘉縣中(今溫...
|
宣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法院對於訴訟案件發表判決,稱為「宣示」。
|
連珠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連續不絕。如:「一講到有趣的話題,他便開始如連珠炮般地發表意見。」
|
政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政治的見解、意見。如:「政見發表會」。
|
服務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有一段時間內持續地探討社區真正需要,4. 經由定期安排的心得報告或批判反思活動,例如課堂討論、發表或心得寫作,以幫助學生學習」(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1)。如:在「法律」或通識教育「公民與法律」課程中老師為學生安排去人權機構服務,透過有計劃的選擇、定向及安排由學生與被服務機構一起決定學習服務目標,學生於定期服務中,回到教室在老師設計的結構化活動中(日誌、研讀、討論)反思他在服務機構的經驗並充分與課內所學的主題(如:民主、公平、正義等)結合,或在服務機構,與被服務者一起進行反思亦可,最後由學校老師、服務者及被服...
|
穿鑿傅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在〈袁盎鼂錯列傳〉文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慷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穿鑿附會」,用來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便提到有些人對〈離騷〉中「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妄加解釋,造成不少爭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