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09.382 ms
共 15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回歸主流(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歸主流是指一九七○年代以來,在教育發達國家發展成為特殊教育主要潮流的一種教育思潮,亦稱「一體化」教育思潮。回歸主流即盡量使殘疾兒童與正常兒童在一起受教育。這一思潮的倡導者與擁護者認為:特殊教育的環境和教育方案對任何種類的殘疾兒童來說,都只是一種過渡的措施,而非最終目的;特殊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殘疾兒童克服生理和心理障礙,使其能夠適應正常的生活環境與社會環境,獨立生活,而傳統教育將殘疾兒童與正常兒童隔離開來進行教育的做法,無異於剝奪殘疾兒童與正常兒童接觸的機會,從而使之無法獲得正常的社會經驗,並將削弱其應有的適應能力。因此,應盡量將殘疾兒童和正常兒童安置在一起進行教育,包括:(1)殘疾兒童必...
|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指大陸地區文化大革命時期,由北京市中學生郭兆英、曲折、王紫萍等十名同學帶頭,在一九六七年十月九日主動去內蒙錫林郭勒草原插隊落戶開端,後又在毛澤東「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說服城裡的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的號召下,在全國範圍內掀起的一場知識青年從城市到農村的大遷徙運動。此運動至一九七六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才大致停止。
|
職工中等專業學校(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工中等專業學校是大陸地區對在職職工實施中等專業教育的成人學校,簡稱「職工中專」,是提高在職職工的文化科技水平,培養中級專門人才的主要場所。一九四九年以後,不少大型廠礦都積極舉辦這類學校,培養了不少亟需的中級科技人員。一九八七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對職工中專的設置、任務、招生對象、培養目標、學制等都作了明確規定:職工中專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舉辦。按照「按需施教、學用結合」的原則,對學生進行中等專業教育,培養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中級專門人才。主要招收有實務經驗的初中畢業文化程度或同等學力的在職職工,報考專業應符合其所從事的工作。凡報考已納入國家招生計畫的全科...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是大陸地區以採用廣播、電視、印刷和視聽材料為主要教學手段,面向全國進行遠距離教學的開放性成人高等學校。其前身是一九六○年三月九日北京市教育局和北京市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北京電視大學。文化大革命期間停辦,一九七九年恢復開辦。現為國家教育委員會直屬院校。校址在北京市復興路八十三號。
該校主要任務是:(1)協助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全國廣播電視大學的發展規畫;編製年度招生計畫。(2)制定統一開設專業的教學計畫和統一開設課程的教學大綱;負責教材的編寫、出版和發行;製作編播教學節目;負責統一開設課程的考試和命題工作。(3)制定廣播電視大學教學、教務、考試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 |
江蘇省蘇州中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州中學校址在江蘇省蘇州市三元坊,為大陸地區最古老和最著名的中學之一。
蘇州中學歷經變遷。現三元坊原為北宋散文大家范仲淹於景佑二年(1035)所建府學舊址。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增設紫陽書院。光緒三十年(1904)改為江蘇師範學堂,文字學家羅振玉任校長,聘日本文學博士藤田豐八為總教習,教習中有著名學者王國維等,先後任教該校之日本學者約二十餘人,師資整齊雄厚。這一時期該校學生畢業後大多赴日留學,多數參加孫中山組織之同盟會。民國元年(1912),改名江蘇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著名學者楊保恆任校長。楊校長創導「注全力於德智體三育之發達」,並首創小學單級教學法。十六年(1927),學... |
基礎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礎課是大陸地區高等學校課程類別之一。對基礎課概念的內涵有不同理解,一般認為基礎課包括二小類課程:一類是全國統一的,所有專業學生都要修習的基礎課,通常稱公共課;一類是一個或幾個科系學生共同修習的基礎課,如為理、工等科學生開設的大學語文、計算機應用、自然辯證法等,為師範類專業學生開設的教育學、心理學、分科教學法、普通話語音等,為工科學生開設的高等數學、工程數學、普通物理、力學、製圖學等。這類課也稱公共基礎課。此外,還有只在某一個專業內開設的基礎課,如綜合大學物理專業學生必修的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原子物理學、普通物理實驗等。這些基礎課開設的範圍有大有小,與專業課的關係有遠有近,但其共同點...
|
上海育才中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育才中學校址在上海市靜安區山海關路,前身為育才書社。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由英國人嘉道萊(Eieeokadoorie)創辦。初期專攻中、英文,旨在培養翻譯人才。民國元年(1912)改為工部局立育才公學,英國人大衛(R.G. Doorie)任校長,學校只招男生。十八年至三十年間,霍倫繼任校長襲英國學制,分小學和中學兩部。二十四年起停招小學生。二十八年起又改為六年制完全中學。三十四年抗戰勝利後收歸市立,改名育才中學。一九五○年起段力佩任校長,定為上海市重點中學。學校占地十點八畝,建築面積七千三百五十六平方公尺。有班級二十四班,學生千餘人。教職員工一百四十一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四十餘人。
|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址在南京市察哈爾路。前身身為三江師範附屬學校。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張之洞創設。
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數度易名。光緒三十一年(1905)由三江師範附屬學校改為兩江師範附屬學校。民國六年(1917)改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附屬中學,於八年(1919)同時隸屬於東南大學,至十二年改為東南大學附屬中學。十七年改稱國立中央大學實驗學校。當時校址均設在四牌樓大學部內。抗日戰爭爆發,校址遷貴陽馬鞍山,改為國立第十四中學,並在重慶和沙坪壩設有附中和分校。三十五年(1946)三校合併遷回南京現址,改為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學。一九四九年改為南京大學附屬中學。一九五二年改為... |
民族普通中等教育(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族普通中等教育是指大陸地區對少數民族實施的普通中等教育。實施機構為普通中學、民族中學以及設在城鎮重點中學的民族班。學制分三年制、六年制不等。除按國家規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畫進行教學外,並採用符合當地民族和地區特點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在民族聚居區的普通中等學校中,有語言和文字的民族,一般使用雙語、雙文教學。在西藏、新疆、內蒙等地的中等學校中,初中階段以使用本民族語文為主進行教學,高中階段以使用漢語文為主進行教學。一九九三年,全大陸地區接受普通中等教育的少數民族學生有三百一十三萬七千人。
|
〔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南〕(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園教育工作指南〕是大陸地區有關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分非正式指導性文件。文件於一九五四年由中央教育部委託北京師範大學編寫,並以初稿形式發給各地使用並徵求意見。文件初稿未正式發表。它是根據一九五二年中央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的精神並在參照蘇聯〔幼兒園教養員工作指南〕的基礎上編寫的。文件對〔幼兒園暫行教學綱要草案〕的規定和要求作了進一步的具體說明,對當時幼兒園教育和教學工作發生積極的指導作用,實際上成為當時中國幼兒教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一九五八年受政治性學術批判被否定。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