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9.92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時的典章文物。《左傳.哀公元年》:「祀夏配天,不失物。」《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設官兆祀,不失物。」
2.先人遺留之物。《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偷兒,青氈我家物,可特置之。」
3.以前的信物。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破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所提出的口號,即破除資產階級和剝削階級的思想、文化、風俗及習慣,並以此作為紅衛兵的行動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懷念友、事。《文選.殷仲文.解尚書表》:「憲章既明,品物思。」唐.李咸用〈送趙舒處士歸廬山〉詩:「思江雲斷,談玄嶽月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時的盟約。如:「這些雖是約,在未修訂前,仍有效力的。」
2.時的規定。《晉書.卷三○.刑法志》:「丞相王嘉等猥以數年之間,虧除先帝約,穿令斷律,凡百餘事,或不便於政,或不厭人心。」
3.約全書的簡稱。參見「約全書」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故國、邦。《漢書.卷三三.魏豹等傳.贊曰》:「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國之後。」
2.故鄉。唐.李白〈梁園吟〉:「洪波浩蕩迷國,路遠西歸安可得?」唐.司空曙〈賊平後送人北歸〉詩:「他鄉生白髮,國見青山。」
3.以前的首都。唐.杜甫〈元日寄韋氏妹〉詩:「郎伯殊方鎮,京華國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的忿恨。《左傳.哀公元年》:「秋八月,吳侵陳,脩怨也。」《三國演義》第二三回:「丞相若記怨,安肯使某來結好將軍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前所說過的話。宋.劉克莊〈華嚴知客寮〉詩:「涉世昏昏忘話,入山歷歷記前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的愁恨。唐.盧綸〈秋中野望寄舍弟綬兼令呈上西川尚書舅〉詩:「恨尚填膺,新悲復縈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歷史悠久的國家。《詩經.大雅.文王》:「周雖邦,其命維新。」
2.都。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逼迫遷邦,擁主以自彊。」
3.樂曲名。三國魏〈鼓吹曲〉十二篇之第五曲,繆襲作。樂曲有十二句歌詞,六句四字與六句三字相間組織而成,因句首「邦蕭條,心傷悲」而得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年陳的案牘,引申指事。宋.劉克莊〈和張簡簿尉韻〉:「案依稀在柏臺,寄聲杭本莫翻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