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6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槭半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槭半齒蛾 Semidonta basalis 雄蟲觸角雙櫛齒狀,先端約1/4絲狀;雌蟲觸角絲狀。下唇鬚黑褐色,尖端黃褐色,頭頂、頷部黑褐色,肩板、胸背白褐色,胸背中線黑褐色,腹背灰褐色有絨毛反光。翅基部至外線白褐色,散佈褐色鱗,外線至翅緣灰褐色,中室端具茶褐色腎型紋;後緣黑色斑中央斜串白褐楔狀紋,其間有兩排灰黑色點列,內側點狀、外排斑狀,外緣脈間有黑褐色小點列,緣毛濃淡相間呈斑狀。後翅淡茶褐色,中線稍暗,外緣及後緣顏色較深,緣毛尖端白褐色。本種分佈於中國、印度、台灣;在台灣分佈於中、低海拔森林地區。寄主植物為楓樹科(Aceraceae)楓樹屬 Acer spp.的植物。幼蟲共五齡,老熟幼蟲於...
鹿枝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8-31mm;雄蟲觸角長雙櫛齒狀,雌蟲者絲狀;頭部、頸片、胸部與腹部黑棕色,肩片白色;前翅狹長,底色白色密布黑色小點斑,近前緣1/3段以及2/3段之前緣與內緣分別有一個近三角形黑色斑塊,而近基部1/3之前緣者最大;後翅白色,臀角具有一黑色斑,緣毛深棕色。外觀近似小鹿枝背蛾(Harpyia microsticta baibarana),然該種體型較小(前翅長約24-28mm),整體灰白色,前翅內緣三角斑僅有近基部1/3段者然呈較淺之深褐色,因此辨識容易。
線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9-25mm;雄蟲觸角前4/5段雙櫛齒狀,後段絲狀,雌蟲者櫛齒較雄蟲者短;頭部與體軀暗土褐色,前翅前中線與後中線所夾區段暗褐色,近端視具有一橫向橢圓斑,該斑塊外框褐色邊,其餘區段呈黛綠色;後翅前緣緣毛與亞前緣段呈黛綠色,其餘灰褐色。於自然停棲狀態下露出前翅前緣之外。外觀近似褐丸胯蛾(Syntypistis pallidifascia pallidifascia),然該種前翅中段色調較淡且近端視無明顯橢圓斑紋而可作辨識。
肖劍心銀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肖劍心銀斑蛾Tarsolepis japonica觸角褐色,雙櫛齒狀,先端1/4絲狀,雌蟲櫛齒較短。頷部白褐色帶紫至黑褐色,胸背白褐色帶紫色,腹背黑褐色絨毛狀,各腹節後端黃褐色,雄蟲腹基部具赤色長毛束。前翅黑褐色,翅中央具兩個銀色長三角形斑,銀色斑之間有白紫色細彎線。後翅黑褐色,前、後緣淡色,中室端有模糊黑色斑1個。緣毛茶褐色,先端暗褐色,略呈波狀。翅反面茶白色。本種分佈於台灣中、低海拔林區。寄主植物為楓樹科(Aceraceae)的青楓(Acer serrulatum)、樟葉楓(A. albopurpurascens)。老熟幼蟲於土化蛹。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Lin & Sheng(1996)、...
間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23-27mm;雄蟲觸角短雙櫛齒狀而漸變細,雌蟲者絲狀;頭部、體軀與前翅主色灰色參暗灰褐色;前翅稍寬,外緣外彎,後中線白色波曲狀;後翅暗褐色。外觀近似擬間掌蛾(Mesophalera stigmatoides),然兩者在臺灣之海拔分布未重疊,該種棲息於海拔1500m以上山區,整體色調呈淡白灰色,翅身紋路色調較深而明顯。
黑蕊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38-50mm;雄蟲觸角前2/3段雙櫛齒狀,漸細而後呈絲狀,雌蟲者絲狀;頭部與胸部褐色,胸部背方具有突起之毛束,腹部暗褐色,雄蟲者末端著生有黑色而向末端漸寬之鱗片;前翅寬而長,頂角突出,外緣鋸齒狀,翅身主色褐色具而有縱向類似木紋之紋理,後中線白色於中段向內彎曲,亞外緣至外緣間色調較深;後翅外緣向外突出,翅身深褐色,向外緣漸暗。外觀略似前翅狹長的天蛾科物種,然而可由較複雜之翅紋與雄蟲腹部末端之明顯黑色鱗片叢來作辨識。
青苔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19-23mm;雄蟲觸角前4/5段雙櫛齒狀,後段絲狀,雌蟲者櫛齒較雄蟲者短;頭部與胸部灰色參灰黑色;前翅、後翅前緣緣毛與前緣至亞前緣間呈淡苔蘚綠色,後翅其餘區段灰褐色。於自然停棲狀態下露出前翅前緣之外。。外觀近似綠胯蛾(Syntypistis viridipicta),然該種前翅橫縣紋較明顯且中央區塊覆有黑色斑暈而可作初步辨識。
螺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殼長從0.5-5公分,呈帽狀或拖鞋狀,但殼頂仍有螺旋層,殼軸特化為內部的隔膜,將足與內臟分隔開來,隔膜的形狀為分屬的重要依據。殼表通常沒有雕紋,但有些種類的殼表會有刺、肋或葉狀的裝飾。殼口開闊。寄生在其他軟體動物的殼表,以寄主的分泌物為食。早白堊世阿爾布(Albian Stage)(約112百萬年前)-現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方舞源自希伯來和埃及,傳說中挪亞方是唯一的「方形之」;在儀式中,它為象徵性的弧形或大曲線,如古代神與挪亞的「盟約之」(Ark of the Covenant),其象徵記號為彩虹。埃及的「救世之」(Ship of Salvation)係為了一些通俗傳說而建造成「尼羅河」(Nile vessel),有時建造於石塊上。此象徵性弧形作為禮儀形象已存在很多世紀。它被基督教系統採用作為神秘的歌德式建築,繪著基督聖母等的橢圓形光輪廓;所有宗教的印綬亦跟隨沿襲此弧形標誌。弧形標誌不僅引進建築做為拱門或基礎樣本,它繼續成為在樑柱上的拱形或雙曲設計。英國西南部索美塞特郡(Somerset)的威爾...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斑異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斑異齒蛾 Hexafrenum maculifer maculifer頭暗褐色,觸角的基部具有灰白色毛塊。觸角雄蟲為雙櫛齒狀,前端約1/3處近絲狀,雌蟲絲狀。前翅暗褐色,翅具有一條黑蚊,其外側為弦月型淡色紋;頂角具一白色斑,內側凹缺,白斑內具一縱紋;後緣具有褐色毛塊;各翅脈近外緣處具灰白色小點;緣毛色濃。後翅淡褐色,斑點缺如,緣毛色淡。翅反面顏色較深。幼蟲期共五齡,老熟幼蟲遷移至土中化蛹;成蟲於春季羽化。寄主植物為殼斗科(Fagaceae)的台灣苦櫧 Castanopsis formosana。主要分佈於台灣中低海拔森林。本種描述主要引用 Lin & Shen(1996)及張保信(1989)...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