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內填琺瑯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琺瑯器。製作的方法是在內部做成花格的金屬品,或是鏤成花紋,再填上硼酸鹽、矽酸鹽的混合塗料,而後燒成成品。
蠟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我國民間傳統印染工藝。利用蠟的防染性,而使布料染上不均勻,且具有獨特趣味花紋的染色法。主要是以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花樣,再浸入以藍色為主的靛缸,後用水將蠟煮脫,所繪花紋即現。多用於飾染衣裙、被毯、被單等。起源於漢代,唐代始盛行,今仍在西南苗、傜及馬來西亞等地流行。也稱為「蠟纈」。
堆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飾品上凸起的花紋
夾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印花染色的方法。始於秦、漢之際,唐代以後非常普遍。用兩塊木板雕刻同樣圖案的花紋,再將絹布對折夾入二板中,然後在雕空處染色,成為對稱的染色花紋。後發展為用鏤花油紙版塗刷印。所染成的織物也稱為「夾纈」。
皮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皮革工藝。在處理好的皮革上,先行描圖打稿,再以雕刻刀、木槌等工具鑿打、刻鏤出層次深淺不同的花紋,最後上色渲染,完成作品。如:「利用皮革的可塑性,每一件皮雕作品均可融入作者的視覺美感及創意巧思。」
藻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紋、色彩的玉。《山海經.西山經》晉.郭璞.注:「藻玉,玉有符彩者。」
馬家窯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民國十二年首次於甘肅臨洮馬家窯發現。除土陶、石器之外,還發現窖穴,房屋和墓地。陶器常繪有黑、紅色花紋,紋飾繁複縟麗,與仰韶文化的彩陶不同;石器多為鏟、鐮刀等農具。分布地區在今洮河、大夏河與青海的湟水流域一帶。
刻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特有的一種絲織品。利用色絲經緯交織而成。質地堅韌,色澤鮮豔,其花紋圖案有如雕刻而成,故稱為「刻絲」。多用於織摹花鳥、山水、人物、歷史故事等。《儒林外史》第一○回:「到第三日,婁府辦齊金銀珠翠首飾,裝蟒刻絲細緞綾羅衣服,羊酒、果品,共是幾十抬,行過禮去。」《紅樓夢》第五一回:「一面只見鳳姐命平兒將昨日那件石青刻絲八團天馬皮褂子拿出來,與了襲人。」也作「克絲」、「緙絲」。
景泰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珐瑯質塗於銅器表面,再經窯爐烘焙,燒成各種花紋的工藝品。創始於土耳其,元代由阿拉伯人傳入中國。明代景泰年間於北京大量製造,且當時以藍釉最為出色,因而得名。製品有瓶、碗、煙具等。
繡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刺有五彩花紋的被面。《漢書.卷六八.霍光傳》:「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