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65 ms
共 3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福利及家庭輔導機構。民國五十三年,美國基督教兒童福利基金會於臺灣成立分會,呼籲國人認養貧童,並籌募自立基金。七十二年更名為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開辦認養國外兒童業務,後續並終止國外支助,成為自主機構。九十一年加入家扶國際聯盟,擴大援助國外貧童,並更名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助金會。本機構以扶助貧困兒童及其家庭為目的,採認養制,由基金會徵認養人,每人認養若干兒童,負擔其生活及教育費。同時推展童保護服務,協助受虐及發育遲緩兒童,以保障兒童權益,另有中輟生輔導及寄養服務。目前在臺灣地區各縣市設有二十三所家扶中心、十一所育幼院或希望學園,並於海外設有蒙古家扶中心。簡稱「臺灣家扶基金會」,也稱為「家扶中心」、「家庭扶助中心」。
|
異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異姓、不同姓的人。《史記.卷六○.三王世家》:「古者天子必內有異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異族也。」晉.陸機〈於承明作與弟士龍〉詩:「飲餞豈異族,親戚弟與兄。」
2.外族。如:「異族遷居中土,帶來文化交流。」
3.不同的種類。《文選.左思.蜀都賦》:「水物殊品,鱗介異族。」宋.蘇軾〈異鵲〉詩:「仁心格異族,兩鵲棲其衙。」
|
貝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朝宗室及蒙古外藩的第六級爵職。地位在貝勒之下,鎮國公之上。也稱為「固山貝子」。
|
楊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9602143中國詩人楊煉,祖籍山東,有四分之一的蒙古血統。1955年出生於瑞士,6歲時隨外交官父親回到北京,11歲時,經歷文化大革命,1974年高中畢業後,至北京昌平縣插隊,並於此時開始寫詩。1977年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創作室工作,1988年8月應澳洲文學委員會的邀請,前往澳洲擔任訪問學者。第二年「六四事件」發生後,便開始了流亡生涯,與作家妻子友友目前旅居英國。根據文學評論指出,楊煉作為主流作家的一員,曾使現代主義在中國引起了普遍性的爭議。楊煉較為外界所熟知的作品有《禮魂》、《面具與鱷魚》、《無人稱》、《缺席》,以...
|
和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外蒙古杭愛山東麓,庫倫西南,原為元朝的故都,現已成荒漠曠野。
|
筒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屬藏族、蒙古族吹奏的樂器。古代用於軍樂,約在西元十世紀,就已使用於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區古格王國的宮廷樂隊。銅製,筒身分上、下兩節,上細下粗,上端吹口呈杯狀,下端呈喇叭狀。吹奏時,將號筒扛於一人肩上,另一人手扶筒的上部吹奏。音量宏大,發音粗獷、低沉。多用於喇嘛寺院佛事、儀式樂隊。也稱為「大銅角」、「銅冬」、「銅洞」。
|
漠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蒙古戈壁沙漠以北的地方。
|
驅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元時被金軍、蒙古軍俘擄後,被逼從事勞役的漢人。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七.奴婢》:「今蒙古色目人之臧獲,男曰奴,女曰婢,總曰驅口。」《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咱爺娘得恁地無見識!將個妹妹嫁與一個事馬的驅口。」也作「驅丁」。
|
馬頭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擦弦樂器。蒙古族的傳統樂器,蒙語稱為「莫林胡爾」。內蒙古東部部分地區稱為「綽爾」。兩弦,夾於雙膝之間演奏,弓弦分離,以指背按弦,其因琴桿上端雕有馬頭,故稱為「馬頭琴」。除獨奏外,並可為民歌、說書的伴奏,或與四胡等樂器合奏。
|
科布多盆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蒙古境內。盆地內河湖遍布,但全屬內流區域。東南谷地有公路通庫倫和漠南。盛產池鹽,河湖沿岸畜牧較盛。烏里雅蘇臺和科布多是盆地東西兩部的畜牧和交通要地。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