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重責大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大的責任。如:「因為你為人正直,處事認真,所以董事會決定將這重責大任交付給你。」
左右逢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左右逢源」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左右逢源」原作「左右逢原」。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觀上繼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孟子》一書為弟子輯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見他對孔子理念的傳承,並可得見他完整的思想體系。其中〈離婁〉一篇多論仁政及盡倫希聖之事,典源所從出的這段文字,講述的是為學應有的態度。孟子以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學問,必須用心去體會。若能自得於心,則所學才能深固,應用起知識才能隨心所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後來「左右逢源」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學道有得,即可得心應手,取用不竭。後則泛用於比喻辦事得心應手或處事圓融。
含糊不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做事不明確,沒有條理。如:「處事若含糊不清,往往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
納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光榮的事,反而自取其辱,不如退兵吧!」欒書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因此決定撤軍。這種能接受部屬提出好意見的處事態度,在《左傳.成公八年》就提到說,晉軍得以屢獲戰功,多在於欒書能聽從知莊子等三人的建議,另如能擄獲沈國國君揖初也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因此對於欒書攻打沈國獲勝的這件事,就有君子評論說:「從善如流,宜哉!」意思是說聽從好的、正確的意見,是最適當的行為。典源又見《左傳.昭公十三年》。「從善如流」的故事在此處則是表述楚國的公子比不得民心,也不像齊桓公那樣重用人才,聽從正確的意見,因此無法得到王位。後來,「從善如流」被用來比喻樂於接受別人好的意見。
忠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忠誠信實。[例]無論待人處事都必須實踐忠信之德,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潘敦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防守大肚溪,並擔任清軍嚮導,因此獲得清廷賞賜六品軍功職。雍正9~10年(1731~32),由於官員處事不當,中部爆發大甲西社抗清事件,潘敦仔與張達京再度率眾協助清軍。平定後,起事的大肚、沙轆、水裡與牛罵等社被迫改名並沒收大片田園,沒收田園則被分賞給協助官府的村社,岸裡社更獲得免報陞和徭役等權利。(註3)此後潘敦仔又多次協助清廷招撫、剿平其他原住民部落,個人與岸裡社的權力都獲得擴張。 割地換水雍正年間,潘敦仔以番業主身份,邀請以張達京為首的漢人墾戶投資興建水圳、開發水田。岸裡社則以土地所有權換取水圳權利和穀糧,史上稱為「...
中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校校訓是「公誠廉勇」四個字,全校師生都要切實領悟,身體力行,其內涵如下:「公」在去私:要待人公平、要處事公正、要持論公允、要存心公道。「誠」在去偽:不虛偽說謊、要不苟且敷衍、要不勾心鬥角、要不吹毛求疵。「廉」在去貪:要明辨是非、要公私分明、要取之有道、要滅絕浪費。「勇」在去袪:要見義勇為、要知恥負責、要受命不辱、要克服困難。 校徽校徽圖案意象:秉持「公、誠、廉、勇」之校訓「崇法務實」之經營理念,認真辦學,追求卓越,在穩健發展中力求突破。   並且著重向下紮根,向下提升之教育目標,在全人教育之教育理念,共塑溫馨校園。圖案說...
罷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止所做的事。[例]我的處事原則是不到最後關頭絕不罷手。
世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世間的各種情狀。[例]他見過很多世面,所以在待人處事上顯得十分圓融。
不學無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的結局。「不學無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原用以指不知研習經典,並從中獲取經驗與知識,以致行為處事有所偏頗或錯誤;後則泛指人未經學習而沒有學問才幹。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