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7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剛褊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算撤兵回國。然而大將先縠(ㄏㄨˊ)卻不聽指揮,自行率領軍隊渡過黃河,去追擊楚軍。荀林父發覺後,已無法阻止,只好下令全軍前進。楚王聽說晉軍已經渡河追來,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孫叔敖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命令軍隊繼續南撤回國。但是大夫伍參卻力勸楚王應該出兵與晉軍交戰,他認為晉軍的荀林父才剛新任統帥,威信不高;而將軍先縠又固執剛愎,不聽指揮;其餘將領也都意見不一,使得部下無所適從。這時若是楚軍出戰,必定可以勝利。楚王聽了伍參的話,就下令停止撤退,回師北進,迎擊晉軍,果然打敗了晉軍。後來「剛愎自用」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用來形容先縠的「剛愎」一語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性情倔強,自以為是。
申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明謝意。如:「他接受救濟物後,再三申謝。」
趾昂氣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趾高氣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戰國時,齊國大臣孟嘗君到楚國為相,楚王送他象牙雕塑的床為見面禮,命登徒送去。登徒覺得象牙床太貴重,要是不小心弄壞了可賠不起,便央求孟嘗君的門人公孫戍想辦法阻止此事,事成後願以祖傳的寶劍做為答謝。公孫戍答應幫忙,便去見孟嘗君,勸他不要接受楚國的這個禮物,孟嘗君問他為什麼,他說:「您所到的小國,均敬仰您、信賴您,是聽聞您在齊國能解救民生貧困,使即將滅絕者得以存續。那些國家的傑出人士,都將國事囑託於您,是因為仰慕您的義氣與廉節。今天若接受楚國這個貴重的禮物,那麼其他您尚未造訪的國家要如何接待您呢?所以臣勸您不要接受這份厚禮。」孟嘗君聽了覺得有道理,立即...
視死若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視死如歸」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周室衰微,齊桓公以管仲為相,對內提升國力,對外率諸侯尊崇周天子的地位,阻止蠻族入侵,成為春秋時期五位霸主實力最為強大的一位。管仲做齊國宰相三個月時,曾針對官員的才能優劣向桓公提出意見,他認為:隰朋善於言辭進退,可以立為大行;甯戚善於開墾種植,開發地利,可以立為大司田;王子城父善於領兵,能夠激勵士氣,讓士兵們不畏死亡,衝鋒陷陣,可以立為大司馬;賓胥無決斷獄訟十分公正,不會濫殺無辜,可以立為大司理;東郭牙能夠犯顏直諫,不怕得罪君王,可以立為大諫之官。論到管仲自己時,他認為上述五人,每個人個別的才能都比自己強,但若桓公想要稱霸諸侯,只有自己可以輔助...
疲於應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疲於奔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疲於奔命」原作「罷於奔命」。春秋時,楚國結束包圍宋國那場戰役後,將軍子重自恃有功,向楚莊王要求申、呂兩地為賞賜,莊王本來答應了,但巫臣卻出面阻止,向莊王分析二城的重要性。莊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回成命,子重因此對巫臣怨恨在心。後來,又有另一大臣子反,想娶夏姬為妻,巫臣也出面阻止,結果自己卻娶了她而投奔晉國,子反也對他怨恨在心。楚共王即位後,子重和子反二人聯手報復巫臣,殺了他的族人子閻、子蕩,以及清尹弗忌、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財產。巫臣在晉國聽到消息,便寫信給二人說:「你們如此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忙碌奔走,直到累死為止。」巫臣...
憂世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來從他求學,後來才被德宗召為諫議大夫。韓愈就在文章中假設有人問:「陽城不是自願要作官的,他不發言也是謹守本分,何必這麼苛責他?」韓愈回答:「自古以來,聖賢之人都不是為了獲取名利與權勢而作官,而是憂慮時局的動盪,哀憐百姓的疾苦。學得了治世之道,不肯獨善其...
命題方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解題時所需運用的條件,是否皆充分表示於題目中。3. 在題目的敘述上,應避免暗示正確答案之字詞,以防阻止學生充分思考。4. 在試卷中,試題的排列順序通常由易至難做排列,有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作答之功效。5. 另外在選擇題中,應避免使用以上皆非或者以上皆是之選項。6. 於選擇題目中避免重複選取,如此可增加題目的多元性,也可避免學生重複回答相同類型,舉例而言如題目內容為學生所不懂,將造成學生重複在做猜題的動作,造成此測驗結果將無意義。(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命題方向英文關鍵字:Proposition direction 參考...
一舉兩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了管與的例子回答秦王:以前有兩隻老虎為了爭食一個人而相鬥,管莊子看到了,就要將牠們殺死,這時管與卻阻止說:「兩隻老虎互相爭鬥,結果必定是大的受傷,而弱小的死亡。既然如此,你等老虎受了傷再殺牠們,就可以只做一個動作,而同時得到兩隻老虎;省了一次的力氣,但實際上卻等於是刺殺了兩隻老虎。」陳軫的用意在告訴秦王,齊、楚兩國如果開戰,秦國派兵前往,不但有救齊國的好處,也讓楚國免於被攻伐的危險。他的計謀不僅讓秦國得到好處,也同時為楚國解除了危機。典源又見《戰國策.秦策一》。內容則是表述司馬錯與張儀於秦惠王前,爭論該伐蜀還是伐韓。司馬錯建議伐蜀,因為秦國如果出兵伐蜀,不但可以得其國,而且將因為為百姓除去暴...
鐵蒺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代軍用的障礙物。以尖銳的三角形鐵片聯綴成串,形若草本植物蒺藜,通常布置於道路上或淺水中,用以阻止敵人的侵入。《武備志.兵訣評.六韜.虎韜.軍用》:「狹路微徑張鐵蒺藜,芒高四寸,廣八尺、長六尺以上,千二百具。」《水滸傳》第四七回:「更兼死路裡,地下埋藏著竹簽、鐵蒺藜。」也稱為「渠答」。
晉楚對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周,因功得賜南陽地。西元前633年,楚率陳、蔡等國圍宋都 ,文公援宋,與齊、晉大軍大敗楚軍於城濮,阻止楚國北進。歸途中文公於踐土建臨時王室,招周襄王與諸侯會盟,並向周王獻俘與戰利品。但踐土會盟已無葵丘之會具體,又招周王與會,尊王之意相當淡薄。晉文公去世後,晉國雖然還維持住霸者的地位,但掌握晉國政權的趙盾對外卻採取消極政策。這時候,西方的秦日漸壯大,大敗西戎成為西方霸王。南方的楚到楚莊王,克服內部不安,聲勢日壯;敗晉軍於北林,又伐伊河上游的陸軍之戎,抵達洛河,問周定王九鼎的輕重,顯示自己有統一中原的實力。西元前597年,...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