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富貴而不為人所知,便如穿錦衣夜行,沒什麼意思。《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自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斷喉嚨結束自己的生命。[例]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走烏江,自刎而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即胡笳。參見「胡笳」條。
勞苦功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做事勤苦而功勞很大。多用以慰問和讚頌別人。《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東周列國志》第一○八回:「將軍一出而平燕及代,奔馳二千餘里,方之乃父,勞苦功高,不相上下。」
不得要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臣:臣服。 (4) 大夏:西域古國。 (5) 漢:西元前206∼西元220,漢高祖劉邦滅秦,打敗項羽所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年之久。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6) 騫:張騫(?∼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漢成固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並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取而代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取代他人的地位。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後泛指以其他事物取代原有的事物。元.俞德鄰《佩書齋輯聞》卷一:「始皇南巡會稽,高帝時年二十有七,項籍纔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
攻城略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語義3 成語故事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白起為秦將,南征鄢郢,北抗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計。」 語義 略,亦作「掠」,佔領。進攻敵人的城市,占領他們的土地。 成語故事無。 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窮兵黷武、南征北討 相反詞 共存共榮 例句這個國家到處攻城略地,已經引起國際間的強烈不滿。
分一杯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漢代劉邦不受項羽以烹煮父親脅迫的故事,後比喻分享他人的利益。如:「他見到旁人做這門生意獲利甚多,欣羨之餘也想分一杯羹。」
敗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打敗仗。《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明.陸采《懷香記》第三七齣:「吳國內甚驚恐,每發兵來交鋒敗北,端的神愁鬼哭。」
鯫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見識鄙陋的人。為輕蔑讀書人的話。《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