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豹尾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的屬車,車上載朱漆竿,竿首綴豹尾,通常是車隊中的最後一輛。漢.蔡邕〈獨斷下〉:「古者諸侯貳車九乘。秦滅九國,兼其車服,故大駕屬車八十一乘也,法駕半之,尚書御史乘之,最後一車懸豹尾。」《宋史.卷一四九.輿服志一》:「豹尾車,古者軍正建豹尾。漢制,最後車一乘垂豹尾,豹尾以即同禁中。唐貞觀後,始加此車於鹵簿內,制同黃鉞車。上載朱漆竿,首綴豹尾,右武衛隊正一人執之。駕兩馬,駕士十五人。」
撲魯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不停打滾的聲音。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三折:「將我撲魯魯的橫拖倒拽,鬧炒炒的後擁推。」也作「撲簌簌」。
頂輩宗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土官之子將代世襲之祖父依次接續寫就的圖。
搗叉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叉子,意同岔子。搗叉子指挑釁惹事。《西遊記》第三六回:「這大聖正在邊發狠,搗叉子亂說。」
撇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模作樣。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人面古怪剛直假撇欠,只怕您背地裡荒淫愚濫。」也作「撇抗」、「撇嵌」。
碰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西洋禮節。飲酒雙方舉杯輕碰,表示祝賀。源自古羅馬時代,雙方於決鬥互飲一杯酒,以預防對方在酒杯中下毒。如:「他倆久別重逢,用碰杯暢飲互相祝賀。」
對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答事狀,陳述案情。《史記.卷一○一.袁盎傳》:「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夜見竇嬰,為言吳所以反者,願至上口對狀。」《明史.卷一九九.李鉞列傳》:「鉞累疏力爭,帝皆不納,至責以抗旨,令對狀。鉞引罪乃罷。」
命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運好。《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八出》:「你命快,撞著我一道行。」元.無名氏〈快活三過朝天子.芝蘭種不生〉曲:「荊棘亂縱橫。偶因命快得個虛名,只管望掙。」
悶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徒合掌問候的禮節。《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向父母合掌悶信拜別,轉身向哥嫂也別了。」也作「問訊」。
逃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私自離開、逃跑。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顧覓人力》:「如有逃閃將帶東西,有元地腳保識人去跟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