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74.6622 ms
共 27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黑腋光鰓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 2.0-2.1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5-16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角形,硬棘XII,軟條9-10;臀鰭硬棘II,軟條9-10;胸鰭鰭條18-20(通常為19-20);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3條硬棘狀鰭條。體一致呈綠色至淡藍色,胸鰭基部上緣具一小黑斑。
|
魏氏光鰓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1-2.3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僅及眼前緣;齒細小,圓錐狀。眶下骨裸出;前鰓蓋骨後緣平滑。體被大櫛鱗;側線之有孔鱗片17-19個。背鰭單一,軟條部略延長而呈尖形,硬棘XIII,軟條 11;臀鰭硬棘II,軟條11-12;胸鰭鰭條18-20;尾鰭叉形,上下葉末端呈尖形,各具3條硬棘狀鰭條。體呈橄欖色至藍灰色,鱗片的邊緣深褐色;前鰓蓋及鰓蓋具暗褐色之後緣;胸鰭基部上緣有小黑點;尾鰭上下葉的末端黑色。
|
瓜氏鸚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齒板具1-2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4;頰鱗3列,上列為6鱗;中列為6鱗;下列為3鱗。胸鰭具13軟條。尾鰭為圓到截形。成體體色為紅褐色至橘褐色;鱗片具綠色緣,尤以體之後半部為明顯;尾柄綠色,散布藍斑;由頭後至背鰭第2軟條附近之背側呈大片綠色區域;頭背側黃綠色,頭腹側紅褐褐色至橘褐色,由口角至眼下具一似三角形之綠色區域;上唇具一綠紋;頦部具不規則綠短紋;另有一綠縱紋貫通眼部,眼後另有一短紋;各鰭橘色,具藍緣;尾鰭後半中央部位黃綠色至綠色。
|
寶石石斑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頭中大,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8-3.3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窄,中央微突。眼較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各有2小圓錐狀齒;上頜外列齒較大,內列齒絨毛狀;下頜齒2列,排列疏鬆;腭骨和鋤骨均具齒。鰓耙數8-10+14-16。前鰓蓋骨後角具2-7個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49-53;縱列鱗數97-116。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5-17;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截形。頭部、體側及各鰭色淡,散佈著褐色、黃褐色或黃色之斑點,...
|
細點石斑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略高,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2.7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凸。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4列。鰓耙數9-10+15-17。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不明顯之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3-75;縱列鱗數128-147。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6-17;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截形或略為彎月形。頭部及體側淡灰藍色;頭部、體側及各鰭密佈小黑斑及一些呈鋸齒狀、不現則狀的較大黑點;除胸鰭外,...
|
日本鱗角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稍側扁。頭背面及側面全被骨板。吻前兩側圓突,外側具一大棘,內側有許多略等長的小棘,吻突等於或稍大於眼徑。上頜末緣延伸至眼前緣下方;上下頜及鋤骨常具絨毛狀的牙齒,腭骨則無。偶而可見兩個小的眶前棘;眶前骨棘和眶後棘細小或不可辨認;後頸棘和肩胛棘強硬。後頭部的凹槽很深。兩背鰭基底兩側各具一列有棘盾板。體側被圓鱗,大型,隨季節脫落,胸部則缺;櫛鱗可見於背鰭和腹鰭。第一背鰭I-III棘具細鋸齒;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胸鰭長,延伸至第二背鰭第10-12鰭條基底的下方。體紅色;新鮮時,胸鰭內側黃綠色而有藍緣,內半側有一大黑斑,外側有藍色波紋。
|
強壯纖巨口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細雙鉆光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plophos taenia (Günther, 1873)
體細長如帶,側扁。眼小,兩眼間距與眼徑略等。口大,稍向上傾斜,兩頜齒細小而直,但上頜齒為1行,下頜齒其前部為2行,後部為1行。背鰭短而高,約位於腹鰭與臀鰭起點之中點上方,臀鰭基甚長遠大於背鰭基;胸鰭細小,靠近鰓孔下緣。腹鰭亦甚小。無脂鰭。在眼前下方及後下方各有發光器OBR1個,OP3個。身體發光器IV40~51、VAV14~17、AC42~51、IC99~113、OA80~95。
三大洋、南海及東沙島海域。
體長可超過20公分,日間棲息於300~800公尺水層,夜間上浮接近表面。
可以底拖網漁獲之,目前甚少為人類所利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巨口魚目(Order Stomiiformes)
窄鰭魚首目(Superorder Stenoptergii)
鉆光魚亞目(Suborder Gonostomatoidei)
鉆光魚科(Family Gonostomatidae),Bristlemouths
|
雙色黑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頭大。眼大。吻尖而長;上頜邊緣由前上頜骨構成,上頜後緣未達眼眶後緣,上頜骨無齒。鰓被架5-8。體被圓鱗,易脫落,側線非常明顯而發達,並且呈現黑色。具發光器。背鰭和臀鰭位於身體的後部,靠近尾柄的部位,幾相對,無硬棘,背鰭軟條21-22,臀鰭軟條28-29;腹鰭小,位於體中部稍前;尾鰭深叉。體一致呈褐色,頭部則呈黑色。
|
英格擬棘茄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鰭鰭條4-5;胸鰭鰭條14-15;臀鰭鰭條4。身體扁平;體盤呈卵圓形,體盤相對較小且短。尾部相對較長且粗壯。體盤前方之喙(rostrum)上仰,吻槽開口向上,位於口之後;眼睛小,眼間距窄。吻槽小且淺;餌球由兩個分離之下方球形構造以及1個背部葉狀構造所組成。體被覆特化之結節(tubercle),各鱗在頭部及身體周邊較為緊密靠近,在背部較為分散,在尾部單一不分叉。腹部不具鱗,除腹鰭基部偶有1-2結節以及肛門附近具有兩列2-3結節。體色乳白色,鼻孔及鰓腔於新鮮時為粉紅色。本種最大體長僅達77 mm SL。(何宣慶 2012/12)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