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39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塞耳盜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鍾大不可負,以椎4>毀之,鍾況然5>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耳6>。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矣。為人主而惡聞其過,非猶此也。 〔注解〕 (1) 范氏:范吉射,春秋時晉卿,生卒年不詳。范武子後代,後為智伯所滅。 (2) 鍾:同「鐘」,古代一種中空,用銅或鐵製成之打擊樂器。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五.辨誤》:「諺有『掩耳偷鈴』,非鈴也,鐘也。」 (3) 負:以肩背物。 (4) 椎:音ㄓㄨㄟ。敲打東西之器具。 (5) 況然:狀聲詞,敲鐘時所發出之聲音。 (6) 遽揜其耳:急忙掩住耳朵。遽,音ㄐㄩˋ,急忙。揜,音|ㄢˇ,通「掩」,遮蓋。
防微慮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防微杜漸」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丁鴻〈日食上封事〉(據《後漢書.卷三七.桓榮丁鴻列傳.丁鴻》引)人道於下,效驗見於天,雖有隱謀,神照其情,垂象見戒,以告人君。閒者月滿先節,過望不虧,此臣驕溢背君,專功獨行也。陛下1>未深覺悟,故天重見戒,誠宜畏懼,以防其禍。《詩》云:「敬天之怒,不敢戲豫2>。」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3>矣。夫壞崖破巖之水,源自涓涓;干雲蔽日之木,起於蔥青。禁微則易,救末者難,人莫不忽於微細,以致其大。恩不忍誨,義不忍割,去事之後,未然之明鏡也。臣愚以為左官外附之臣,依託權門,傾覆諂諛,以求容媚者,宜行一切之誅。 〔注解〕 (1) 陛下:...
因咽去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誅伐不可偃於天下,有巧有拙而已矣。故古之聖王有義兵,而無有偃兵。夫有以饐死3>者,欲禁天下之食,4>;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有以用兵喪其國者,欲偃天下之兵,。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水火然5>,善用之則為福,不能用之則為禍。 〔注解〕 (1) 怒笞:因憤怒而體罰。笞,音ㄔ,用鞭杖或竹板抽打。 (2) 偃:音|ㄢˇ,停止。 (3) 饐死:食物阻塞咽喉,無法呼吸而死。饐,音|ㄝ,同「噎」。 (4) :音ㄅㄟˋ,荒謬無理。 (5) 然:表示比擬的語助詞。
棟充牛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牛充棟」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據《全唐文.卷五八八.柳宗元》引)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為傳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牘,焦思慮,以為論注疏說者百千人矣。攻訐狠怒,以詞氣相擊排冒沒1>者,其為書,處則充2>棟宇,出則汗3>牛馬,或合而隱,或乖而顯。後之學者,窮老盡氣,左視右顧,莫得而本;則專其所學,以訾其所異,黨枯竹,護朽骨,以至於父子傷夷,君臣詆者,前世多有之。甚矣!聖人之難知也。 〔注解〕 (1) 冒沒:傾軋。 (2) 充:填滿、裝滿。 (3) 汗:使出汗。
祅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凶、善惡的徵兆。《戰國策.楚策四》:「襄王曰:『先生老乎?將以為楚國祅祥乎?』」《史記.卷二四.樂書》:「疾疢不作,而無祅祥。」也作「妖祥」。
比物連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相類的事物聯繫一起互為比較聯想。《史記.卷八十三.魯仲連鄒陽傳》:「鄒陽辭雖不遜,然其比物連類,有足悲者,亦可謂抗直不橈矣。」南朝梁.沈約〈奏彈御史孔橐題省壁慢事〉:「比物連類,非所宜稱。」也作「連類比物」。
弱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少遭亂而流落他鄉。《莊子.齊物論》:「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晉.郭象.注:「少而失其故居名為弱喪。」《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顧歡傳》:「禮犯順,曾莫之覺,弱喪忘歸,孰識其舊?」
背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倒楣、時運不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苟才道:『不過不肯信任我們這背時的人罷了!』」也作「時」。
民怨盈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滿路都可聽到民怨,形容人民怨恨到達極點。《宋書.卷七四.列傳.臧質》:「敗道傷俗,亂人神,民怨盈塗,國謗彌歲。」
蒸蒸日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珍貴的資料。在〈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一節中,記述了雍正四年的時候,因為浙江人查嗣庭、汪景祺的詩文有逆朝廷之意,皇帝認為浙江一帶民風惡劣,於是下令禁止浙江士人參加各級科舉考試。這樣的情形持續兩年之後,李衛、王國棟、王蘭生等人上奏表示:浙江一帶的士子已經反省自己的過錯,風氣完全改變,正在不斷地進步發展之中,請皇帝下詔讓浙江士子恢復參加科舉。原文中「蒸蒸日上」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事物不斷地進步發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