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62 ms
共 12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美洲商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全株光滑無毛;根塊狀,肉質;莖粗,圓柱形,紫紅色。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長10~30cm,寬5~15cm;全緣;中肋與葉脈於表面凹入明顯。花兩性,總狀花序,下垂,小花多數,紅色;雄蕊10;雌蕊10。漿果扁球形,具稜線和溝,成熟時紫黑色。
|
歐洲中世紀教會檔案管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基督教於西元392年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為國教後,教會的勢力和影響遍布歐洲各國,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藝術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教會有其嚴密的組織,並設有法庭來審理婚約、誓約、合同、繼承遺囑和債務等案件,因此,教會在其活動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檔案。這些檔案是研究宗教史、司法制度史、經濟史、風土史和藝術史的寶貴史料,多方面反映了中世紀歐洲社會的面貌。
西元4世紀中葉,羅馬城內的主教改稱為教皇成了整個教會的首領,在聖.羅倫薩大教堂建立了教皇檔案館,5世紀下半期,教皇檔案館遷移到拉特蘭宮。該館保存的檔案包括:有關教會事務的信件,來自教皇領地的信件和帳目,教會的會議紀錄... |
澳洲球形海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名Spherical sponge, Golf ball sponge,中國大陸稱為「中国南海海绵」。 身體呈半球形至扁平形,直徑最大可達10公分,肉體黃色,出入水口位置不定且皆可收縮開啟,體表常有許多類似月球隕石坑的凹洞、灰泥和細長的骨針,摸起來有一點彈性,骨針可刺入皮膚導致發癢,且常黏附泥沙。
|
美洲肺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epidosiren parodoxus (Fitzinger, 1837)
體延長似鰻,黃褐體色,體長可達120公分。
亞馬遜河流域、南美。
棲息沼澤區,遇乾旱時會自掘一個窩使能度過無水期,以捕捉行動緩慢的生物為生。
供觀賞及研究。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肉鰭魚綱(Class Sarc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肺魚亞綱(Subclass Dipnoi)
角齒肺魚目(Order Ceratodontiformes)
美洲肺魚亞目(Suborder Lepidosirenoidei)
美洲肺魚科(Family Lepidosirenidae)
|
美洲蟾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richthys myriaster (Hubbs et Schultz, 1939)
體延長側扁;口前住;頭稍扁平;胸鰭具斑紋;體背深褐色;腹部淺褐色;體長可達35公分。
東太平洋的美國下加州到中美洲沿岸。
棲息於紅樹林的肉食性魚類。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蟾魚目(Order Batrachoidiformes)
准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Paracanthopterygii)
蟾魚科(Family Batrachoididae),Toadfishes
|
非洲溝齒沼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tomys irroratus (Brants, 1827)
本屬動物頭軀幹長12.7~21.7公分,尾長5.5~15公分,體重60~255公克,頭圓耳小,毛長,粗而密,背部褐色到黑褐色,腹部顏色較淺,尾短、有毛,通常背面顏色較深;上門齒向內彎曲,門齒有溝槽。
辛巴威、南非和鄰近的莫三比克部分地區。
本屬是溝齒沼鼠亞科(Otomyinae)中分布最廣者,相當於歐亞大陸的田鼠亞科(Microtinae),都是以草和禾草為主食,居住在潮濕的草生地,在草叢中有活動的路徑。本種棲息在草生地、沼澤、疏林、灌木叢等地,會以草葉築窩,族群密度每公頃16~42隻,活動範圍約20公頃,通常單獨活動,終年可生殖,一年最多可生5胎,一胎只生1~4仔,懷孕期40天,出生時體重12.5公克,雖然早熟有毛,且可自己活動,2天後睜眼,但會吸附在母鼠乳頭上7天,13天後斷奶,雌鼠9-10週性成熟,雄鼠則需13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囓齒目(Class Rodentia)
鼠科(Family Muridae)
|
美洲夜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ordeiles minor
體長24公分,體色大致為灰色,腹部白色有微黑色的粗橫帶,無頸圈。翼形長且尖,寬粗的白色翼帶橫跨初級飛羽,尾部略分叉似魚尾。不同亞種間有體色差異,分布於北部大平原的亞種C. m. sennetti體色較偏暗褐色,亞成鳥差異較大。翼上覆羽有淡色斑點,與顏色較深的背部形成對比。雄鳥喉部為白色,尾部有白色橫帶;雌鳥喉部為淡黃色,尾部無白色橫帶,略帶淡黃色。
共8亞種,分布於美洲,於北美、中美洲及安地列斯群島繁殖,冬季飛至阿根廷以北的南美洲度冬。
棲息於樹林、市郊或城鎮。白天的活動力強。蹲踞於地上、樹枝或屋頂上休息,休息時翼尖向後伸展至尾羽上方。叫聲為帶鼻音的“peent”聲。求偶期的展示飛行時,雄鳥會鼓翼發出空洞的隆隆聲。
鳥綱(Class Aves)
夜鷹目(Order Caprimulgiformes)
夜鷹科(Family Caprimulgidae)
|
非洲異瓜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名Little African sea cucumber。身體很小,長度僅約2至8公分,直徑約0.5至1公分,體重多在10克以下,呈紫褐色、粉紫色至黑灰色,腹面顏色較淺,稍帶黃色或白色,觸手的顏色較深為黑色。管足僅沿著5個步帶排列,每步帶有管足2行。觸手呈樹枝狀分枝,共有20隻,分為大、中、小5種,排列成內外兩圈,10個大的和5個中等的排列成外圈,5個小的排列成內圈。體壁內骨針很特別,為大型晶狀穿孔板(疣穿孔板),呈凹凸狀,凹陷處長具有小穿孔。管足末端的端板發達,端板旁具有另一類穿孔板,管足內亦有兩端膨大且具穿孔的桿狀體,有的還具有形狀不規則的穿孔板,板的中央有4個大孔,邊緣有很多小孔。翻頸...
|
非洲黃翼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avia frons (E. Geoffroy, 1810)
頭軀幹長5.8~8公分,無尾,前臂長4.9~6.3公分,成體體重28~36公克。背部毛色為藍灰色,珍珠灰,或石板灰色,耳與翼為黃紅色。
甘比亞到衣索比亞,往南到尚比亞北部。
主要棲息地在森林或野地臨近沼澤、溪流、湖泊之處,通常以水邊樹林或灌木叢為棲所,但不喜歡棲所有太多草葉遮掩,有時可在樹洞或建築物中發現。白天棲息時經常保持清醒警戒的狀況,如果受到驚擾,在白天也會飛出棲所。食性以昆蟲為主,覓食方式似鶲,常停在樹上偵查,待發現昆蟲時,再飛起捕捉,然後回到棲枝進食。本種通常為一夫一妻制,成對佔有領域,覓食領域約0.6~0.95公頃。雌蝠懷孕期約3個月,4月間,雨季開始後,懷孕雌蝠會產下1仔;5月初幼蝠可開始飛行,第一次獨飛後約20天,也就是幼蝠約55天時斷奶,之後會再停留在父母的領域約30天。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翼手目(Order Chiroptera)
假吸血蝠科(Family Megadermatidae)
|
澳洲虎尾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變種堅硬的指狀排列的總狀花序,與原變種開展且柔軟的花序不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