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斑白尼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斑白尼參Bohadschia marmorata又叫圖紋白尼參,屬於海參科Holothuriidae。動物身體呈臘腸形,具有20隻楯狀觸手,為灰色,體長約15公分,寬約3.5公分,體壁薄。管足稀疏,集中在腹部,排列不規則,背部有稀疏的疣足。背部有左右兩列對稱但不規則的連續性大斑塊。腹面顏色淡,為灰白色。肛門周圍為深色。 骨針為各式短分枝的小型杆狀體,長度10~30μ。背面骨片為繁簡不同的花紋樣體或X形體;腹面骨片為卵形、餅乾形或啞鈴狀顆粒體以及分枝短的杆狀體或X形體。

綠駝海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綠駝海膽Microcyphus olivaceus在分類地位上屬於刻肋海膽科Temnopleuridae。本種為小型海膽,成體的体殼直徑最大只有3公分左右,體殼高,側面觀之從半球形到球形都有。大棘短而細,呈淺色或淺橄欖色。體殼反口面的間步帶區有五道明顯的輻射狀裸露區,裸露區呈深色或橄欖色。步帶區的顏色較淺,步帶與間步帶區之間有五對顏色較深的縱走紋路。頂系直徑約殼徑的四分之一,頂系的圍肛板大,且不具有棘刺與疣。頂系外為顏色深,幾乎形成一個黑色的色環。圍口部完全裸露,鰓裂小而窄。

奇萊弄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lytremis kiraizana (Sonan, 1938) 奇萊弄蝶 奇萊弄蝶 Polytremis kiraizana (Sonan, 1938) 又稱奇萊孔弄蝶。中大型弄蝶,本種為台灣產同屬中唯一雄蟲有線形性標的蝶種。本種為台灣特有種,中海拔山區闊葉林及溪澗邊可見。幼蟲的寄主植物為禾本科(Poaceae)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on)。一年一世代物種,成蟲夏季出現,好訪花,雄蟲會到溼地上吸水。雌蟲將卵單產於寄主葉片上,幼蟲取食葉片,並會將葉片捲為筒狀,作為蟲巢,老熟幼蟲化蛹於寄主植物葉背。
弄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型弄蝶。軀體粗壯,背側色,腹側灰色。前翅外緣圓弧形;後翅扇形,臀區明顯突出。翅背面底色暗色。前翅中室端有兩枚半透明黃白斑;M2、M3及Cu1室各有一半透明黃白斑,排列成一直線;Cu2室中央有一黃白斑。R3至R5室亦有一半透明黃白色斑點。後翅無紋。翅腹面底色泛黃色之色,除了前翅之黃白斑外,後翅中室有一細小白點,其餘翅室有作弧形排列之細小白點。後翅緣毛淺色,前翅緣毛暗
潯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延長而側扁,前部稍肥大,尾部細長。吻短而圓鈍眼中大,上側位,眼徑大於2/3吻長。口中大,亞端位;上頜略突出下頜;不具鋤骨。下頜具一短頦鬚。體被圓鱗,易脫落;側線完全。第一背鰭5-6軟條,軟條不延長;第二背鰭57-60軟條;臀鰭起點在第二背鰭起點之後,具軟條數51-55;腹鰭軟條數9。體呈紅色至色;除胸鰭呈暗外色,各鰭為色;背鰭及臀鰭邊緣呈黑色色。
殿夜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殿夜蛾(Pygopteryx fulva)是夜蛾科 (Noctuidae)木夜蛾亞科(Xyleninae)的成員。本種的前翅為紅色底,有四條黑色與淡粉紅色組成的線條,中室前端 的腎紋外圈為淡粉紅色,各翅脈末端為黑色;後翅為淡色底,外緣區域為色,外線與亞外緣線為色。殿夜蛾屬(Pygopteryx)過去被置於雜夜蛾亞 科(Amphipyrinae),而後被轉入木夜蛾亞科。

黃脊龍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黃脊龍蝦,體長約17 ~ 27公分。體表粗糙且滿布顆粒。頭胸甲呈箱型而其上之齒及刺較鈍,頸溝後方具中央脊。眼睛小並呈豆形,眼上角小且合併於頭胸甲前緣中部,其間無大刺。第2觸角鞭厚扁且硬,並短於體長。前額板具發音器,上顎板脊前端不呈刺狀。腹部具刻紋且表面具明顯凹陷,背脊低,第2至第4腹節各側甲下緣具3枚或以上短鈍齒,但基部無齒,第6腹節及尾柄背面無棘刺。體表及腹面均呈黃色。眼睛為黑色,發音器和第1腹節可關節表面為象牙白色,腹部凹陷部位呈色,腹肢和尾扇未鈣化部位呈黑色。L. sordidus在臺灣是頗為罕見的種類。
蕊尾舟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蕊尾舟蛾Dudusa synopla全體以黃色為主色。觸角黑色,雙櫛齒狀,先端1/4絲狀,雌蟲櫛齒頗短。前翅中央具細而淡色之斜帶;斜帶內外側、前綠附近為黃色斑。後翅臀角無白色斑,偶有稍帶淡黃色。雌蟲有黑化個體,除前翅中央新月紋外全體暗色,後翅黃色。本種主要分佈於臺灣台灣中、低海拔林區。其主要寄主植物為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的無患子 (Sapindus mukurosii)。終齡蟲於土中化蛹;成蟲在夏天羽化。本種敘述主要引用Lin & Sheng(1996)、張保信 (1989)之文獻內容。
黏褶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東亞及南亞。 黏褶菌屬為腐型木材腐朽菌。
頭脈翅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蟲體長4.5~6.7 公釐;頭部黃色至深色,觸角黑色、絲狀;前胸背板橙黃色;前翅黑色,翅側緣處有一條縱向隆脈;腹部末端有2 節乳白色發光器,第一節為長橢圓形,第二節為半圓形。雌蟲體型略較雄蟲大,外型與雄蟲相似,且僅有1枚發光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