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渾然天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形成,沒有人為雕琢的痕跡。用以形容才德或文章等自然完美。宋.胡仔《苕溪隱叢話前集.卷三六.半山老人四》:「然意與言會,言隨意,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修補。南朝梁.王琰《冥祥記.趙泰》:「乃泰為水官監作吏,將二千餘人,運沙裨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沉靜無聲、不出聲。如:「默而不語」。唐.韓愈〈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成通?」宋.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世慮。」
餘音繞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弗去。」 02.明.湯顯祖《紫簫記.第九齣》:「見你後,悶懷旅館,不曾一過人家,餘響遶梁,特來消。」 參考詞語︰繞梁之音注音︰ㄖㄠˋ ㄌ|ㄤˊ ㄓ |ㄣ漢語拼音︰rào liáng zhī yīn釋義︰美妙而有餘韻的音樂。見「餘音繞梁」條。 01.晉.陸機〈演連珠〉五○首之一○:「繞梁之音,實縈絃所思。」 參考詞語︰餘妙繞梁注音︰ㄩˊ ㄇ|ㄠˋ ㄖㄠˋ ㄌ|ㄤˊ漢語拼音︰yú miào rào liáng釋義︰即「餘音繞梁」。見「餘音繞梁」條。 01.南朝梁.蕭統〈七契〉:「初音魚踊,餘妙繞梁。」 參考詞語︰餘音嫋嫋注音︰ㄩˊ |ㄣ ㄋ|ㄠˇ ㄋ|ㄠˇ漢語拼音︰yú yīn niǎo...
息事寧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史稿.卷一五八.邦交志六》:「或更使赴日本報聘,辨明開砲轟船原委,以釋疑怨,為息事寧人之計。」
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據《溫國文正司馬文集.卷四七》引)1>右臣昨在京師,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使訪以得失,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中外聞之,踊躍相慶,以為言路2>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 (2)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妨礙、隔斷。如:「阻隔」、「阻礙」。唐.杜甫〈興〉詩五首之五:「煙塵阻長河,樹羽成皋間。」
力不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卒,音ㄘㄨˋ,突然。 ※◎2《後漢書.卷八八.西域傳》二十一年冬,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俱子入侍,獻其珍寶。及得見,皆流涕稽首,願得都護。天子以中國初定,北邊未服,皆還其侍子,厚賞賜之。是時賢自負兵強,欲并兼西域,攻擊益甚。諸國聞都護不出,而侍子皆還,大憂恐,乃與敦煌太守檄,願留侍子以示莎車,言侍子見留,都護尋出,冀且息其兵。裴遵以狀聞,天子許之。二十二年,賢知都護不至,遂遺鄯善王安書,令絕通漢道。安不納而殺其使。賢大怒,發兵攻鄯善。安迎戰,兵敗,亡入山中。賢殺略千餘人而去。其冬,賢復攻殺龜茲王,遂兼其國。鄯善、焉耆諸國侍子久留敦煌,愁思,皆亡歸。鄯善王上書,願復子入侍,更請都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 因罪而遭逐。[例]流放、放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婦女行禮時,將手放在腰部合拳敬拜稱為「福」。《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婆子千恩萬謝的福了一回,便道:『今日老身偶有盃水酒,將來與大娘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