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96.572 ms
共 2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文˙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段注說諸侯用璧、天子用玉,總歸起來就是指放在口中的小型玉器。琀這個字跟大多數的玉部字一樣,偏旁「含」當聲符,在這個字中「含」也兼義,指這塊玉是被放在喪者口裡的。考古結果顯示琀玉的種類十分多樣,形狀有玉珠、玉管、玉魚、玉貝、玉蠶、玉龍、玉戈、玉玦等。大約從西漢中期開始,普遍採用玉蟬作琀。所以後人對於琀的第一直接印象,通常都是玉蟬。而以出土了大量玉器聞名的紅山文化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動物型玉器,玉蟬也是其中頗為常見的一類,推測紅山先民是認為蟬化蛹後似是死去其實不然,總有一天會破蛹而出,蛻變成鳴聲響亮的蟬,所以是帶著死者能有一天像蟬蛹一樣蛻變復活的心態將其入葬的。
|
避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時苛政擾民,人民紛紛逃避而隱居。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後比喻逃離暴政的迫害。元.無名氏〈梧葉兒.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戶,朝無客扣門。見幾個捕魚人,猶自向山中避秦。」
|
傀儡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的重要環節。祭煞通常用於溺水、火災,在這些事故場所通常都會進行「鍾魁抓鬼」的表演,操偶師喃喃唸著咒語、邊操縱著黑臉的鍾魁或紫臉的田都元帥做出揮劍的姿勢,表示斬妖除魔。祭煞儀式並不是要給觀眾看的,也沒有人願意觀看這種儀式,等到儀式完畢之後,才開始演出給觀眾欣賞的節目。祭煞演出前通常會先演出〈醉八仙〉(北部)或〈請神〉(中南部)的短劇。(同註1) 參考書目註1. 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臺北市:五南,2012二版),頁222~226。
|
小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P.13註2: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P.5
|
萍水相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萍水相逢注音︰ㄆ|ㄥˊ ㄕㄨㄟˇ ㄒ|ㄤ ㄈㄥˊ漢語拼音︰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
候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恭候指教。宴客時的用語。《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帖子上是:『明日湖亭一巵小集,候教!胡縝拜訂。』」
|
吃不完兜著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西吃不完,打包帶走,多用作警告他人做事別太過分,否則將予不利的用語。[例]你別再管閒事,否則我會讓你吃不完兜著走!
|
貓鼠同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貓與鼠同居相眠。語本《新唐書.卷三四.五行志一》:「龍朔元年十一月,洛州貓鼠同處。鼠隱伏象盜竊,貓職捕嚙,而反與鼠同,象司盜者廢職容姦。」後比喻上下通同一氣,狼狽為奸。《野叟曝言》第三六回:「每日在街閒撞,沒一人拱手,沒一處招留;裝著主僕,又是貓鼠同眠。」
|
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慨嘆的語氣。通「嗨」。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咍!怎不肯回過臉兒來?」《聊齋志異.卷九.佟客》:「咍!返矣!一頂綠頭巾,或不能壓人死耳!」
|
逋逃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犯逃亡時躲藏的巢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陶公自上流來,赴蘇峻之難,令誅庾公。」劉孝標注引《晉陽秋》:「而峻擁兵近甸,為逋逃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又把六十年前民風淳朴的地方,變了個輕浮險詐逋逃藪。」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