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緣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緣分。《儒林外史》第四回:「人生萬事,都是個緣法,真個勉強不來的。」《紅樓夢》第九七回:「李紈在旁解說道:『當真這林姑娘和這丫頭也是前世的緣法兒。』」
打鴨子上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勉強人去做超越能力的事。如:「這樣打鴨子上架,對他不公平。」
強作鎮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強裝出鎮定、不慌亂的態度。如:「突然碰到這件怪事,他雖心裡發毛,仍強作鎮靜。」
力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強。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三國志.卷四二.蜀書.杜周杜許孟來尹李譙郤傳.孟光》:「今天下未定,智意為先,智意雖有自然,然亦可力彊致也。」
投礫引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幸有金珠報。」見《廣陵詩鈔》。句中「金珠」,一本作「珠玉」。這兩句也是「拋磚引玉」的用法。意思是說我勉強作成這首似瓦礫般的詩,希望引來對方如珠玉般的好詩。在文獻上,和「拋磚引玉」這句成語相關的傳說,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詩人常建和趙嘏的一段故事了。相傳常建很佩服趙嘏。有一次知道趙嘏要來到蘇州,心想趙嘏必然前去靈巖寺遊覽,於是先在寺裡牆壁題上:「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這首詩他故意只寫兩句,留下後面兩句,就是希望趙嘏看了以後能補上。等趙嘏前來遊覽時,果然在這兩句詩後補了:「聞說春來倍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意致高妙,確是好詩。後人認為常建就是在「拋磚引玉」,這個故事見載於《談徵.言部.拋磚...
巴巴結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勞碌奔波、勉強應付。《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光陰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結結,將近一年,父親見他守不過,便叫家裡老王去接他來。」也作「巴巴急急」、「巴巴劫劫」、「波波劫劫」、「劫劫巴巴」、「劫劫波波」、「結結巴巴」。
顧小失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貪小失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呂氏春秋.慎大覽.權勳》的記載:戰國時代,燕將樂毅率領五國(燕、秦、韓、魏、趙)的軍隊攻打齊國,齊王派觸子領軍迎戰於濟水之上。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觸子深感為難,齊王卻出言羞辱威脅以逼使他出戰。結果觸子雖然勉強出戰,卻故意使齊軍敗北,而他自己就乘機逃得無影無蹤。後來齊國的另一將軍達子又率領殘兵,駐守在國都城門,為了激勵士氣,只好向齊王請求賞金,齊王不但不給,還把他怒罵一頓。這一來,達子與燕軍交戰,當然大敗,不但達子陣亡,齊王也逃到莒邑。燕軍追入城門,就趁勢把齊國金庫所藏的金子掠奪一空,這就是「貪於小利以失大利」的好例子。後來「貪小失大」這句成語就...
苟留殘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強維持最後的一絲氣息,以求生存。明.高明《琵琶記.蔡婆埋冤五娘》:「奴家自把細米皮糠逼邏吃,苟留殘喘,也不敢教公公婆婆知道,怕他煩惱。」也作「苟延殘息」、「苟延殘喘」。
努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用力過度而受傷。如:「小心使力,別逞強努傷!」《紅樓夢》第七五回:「賈母道:『這也彀了。且別貪力,仔細努傷。』」
強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強記住。如:「讀書需求了解,強記無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