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玉拋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幸有金珠報。」見《廣陵詩鈔》。句中「金珠」,一本作「珠玉」。這兩句也是「拋磚引玉」的用法。意思是說我勉強作成這首似瓦礫般的詩,希望引來對方如珠玉般的好詩。在文獻上,和「拋磚引玉」這句成語相關的傳說,最有名的大概是唐代詩人常建和趙嘏的一段故事了。相傳常建很佩服趙嘏。有一次知道趙嘏要來到蘇州,心想趙嘏必然前去靈巖寺遊覽,於是先在寺裡牆壁題上:「館娃宮畔十年寺,水闊雲多客至稀。」這首詩他故意只寫兩句,留下後面兩句,就是希望趙嘏看了以後能補上。等趙嘏前來遊覽時,果然在這兩句詩後補了:「聞說春來倍惆悵,百花深處一僧歸。」意致高妙,確是好詩。後人認為常建就是在「拋磚引玉」,這個故事見載於《談徵.言部.拋磚...
疑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猜測。《紅樓夢》第四六回:「鴛鴦欲不去,又怕賈母疑心,只得勉強出來。」《文明小史》第二回:「若不是屁股後頭掛著一跟墨測黑的辮子,大家也疑心他是外國人了。」
濟勝之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強健,具有登山涉水、遊覽勝景的條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許掾好遊山水,而體便登陟。時人云:『許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儒林外史》第三○回:「小弟無濟勝之具,就登山臨水,也是勉強。」
心慵意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明.沈采《千金記》第四○齣:「出乎無奈,每日做生活,做得心慵意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一個欲動情濃,倉忙唐突;一個心慵意懶,勉強應承。」也作「心灰意懶」。
強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強進行、行事。《大宋宣和遺事.貞集》:「須是忍耐強行,勿思佗事。」《三國演義》第二九回:「策乃扶病強行,以寬母心。」
逆耳忠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寫成《韓非子》一書。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提到︰有用的藥,吃起來雖然覺得很苦,但是聰明的人卻會勉強自己喝下它,因為知道吃下之後能夠治好自己的病;忠直的話語,聽起來讓人很難受,但是英明的君主卻會聽從,因為知道採納之後可以成就大業。後來「忠言逆耳」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誠懇正直的規勸往往刺耳,而不易被人接受。
牽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委屈求全,勉強配合。如:「他既然執意如此,我只好牽就他。」
趕鴨子上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勉強別人做能力不及的事。也作「趕著鴨子上架」。
乾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強裝出來的笑。如:「面對眾人不留情面的挖苦,小李只能在一旁乾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回:「那人笑道:『我何嘗要請你?不過拿我這個法子,騙出你那個法子來罷了。』說罷一場乾笑。」
幾無僅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罷。乃知陛下不惟赦之,又能聽之,驚喜過望,以至感泣。何者?改過不吝1>,從善如流2>,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3>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顧此買燈毫髮之失,豈能上累日月之明,而陛下翻然改命,曾不移刻,則所謂智出天下,而聽於至愚,威加四海,而屈於匹夫。臣今知陛下可以為堯舜,可與為湯武,可與富民而措刑,可與強兵而伏戎虜矣。有君如此,其忍負之。 〔注解〕 (1) 改過不吝:有過就改,絕不猶豫。見「改過不吝」。 (2) 從善如流:聽從好的意見,就像流水般的自然順暢。比喻樂於接受別人好的意見。見「從善如流」。 (3) 勉強:盡力而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