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5.90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畢卡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新古典主義靠攏。古典時期(1918-1925):畢卡索探索傳統的過程。變形時期(1925-二戰期間):又稱怪誕複象時期。表現主義時期(二戰期間-1948):在戰爭期間顯現其人道關懷精神。田園時期(1948-):年事已高的畢卡索進入安詳、和諧的繪畫時期。 藝術風格畢卡索成名甚早、作品量多質精、涉略風格眾多,他的創作方式包括油畫、石版畫、銅版畫、樹膠水彩畫、鉛筆畫、鋼筆畫、...
大肆抨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語言或文字猛烈攻擊。如:「選舉期間,有的候選人大肆抨擊對手的政見,以吸引選民的注意。」
帶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者的親屬和親戚,在一定喪期內穿著孝服,或在袖子上纏黑紗、頭上紮白繩等,表示哀悼。也作「戴孝」、「挂孝」、「掛孝」。
出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少年男女到了青春期間,體態容貌轉為美好出眾。《紅樓夢》第二七回:「見智能兒越發長高了,模樣兒越發出息了。」
刮目相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勉勵他。於是他開始發奮學習,到後來看過的書籍,甚至比一般儒生還多。吳國另一位將軍魯肅在代理周瑜的職務期間,有次巡視呂蒙駐守的營區,本來魯肅也有一點輕視呂蒙,但卻在議論事情時說不過他,於是拍著呂蒙的背說:「我一直以為你只會帶兵,沒想到你學識這麼淵博,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學識淺陋的呂蒙了。」呂蒙回答:「士三天不見,就應該讓人刮目相待。」後來「刮目相看」即從這裡演變而來,形容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含有重新評定、認識的意義。
妙手空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人傳奇小說有一篇《聶隱娘》是在敘述聶隱娘的傳奇故事:相傳她是唐德宗時魏博(當時河北三鎮之一)大將聶鋒的女兒,在十歲的時候,被一個尼姑強行帶走,長達五年都不見蹤跡。在這期間,尼姑教聶隱娘各種道術和功夫,讓她習得一身武功。在元和年間,魏博將領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和,常發生衝突,就命令聶隱娘去刺殺劉昌裔。劉昌裔精於卜卦測算,早已料到隱娘會前來對付他,隱娘十分佩服,因此轉而投靠他。隱娘並告知劉昌裔,還會再有其他人來刺殺他,必須做好防備。首先魏帥派來劍俠精精兒,隱娘用計戰勝,保住了劉昌裔的性命。接著魏帥又派了妙手空空兒,隱娘認為空空兒武功高強,變幻莫測,行蹤常是人不知、鬼不覺的,不宜正面相鬥。於是用計...
瓊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資成立巨星影業公司,專門把瓊瑤的小說作品翻拍成電影。當時瓊瑤每年固定只拍兩部電影,檔期則是農曆春節期間與青年節(3月29日),電影歌曲幾乎交由鳳飛飛包辦演唱,電影歌曲作曲者則是左宏元。瓊瑤近年著作偏好以歷史背景取材,尤其是清朝宮廷貴族為故事背景,又喜好代入自身早年經歷為人物原型,典型如介入他人婚姻的第三者女性,並且以婚外情女性較受同情、較匹配男主角、甚至最後若非取代男主角元配,就是自殺殉情為主要情節。一般認為瓊瑤作品有歷史背景,但是並不注重歷史根據(比如說清朝皇帝的親生皇子娶漢族女子為正妻,但清朝皇族宗室的正妻必須為八...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權力,建立了清朝史上首創的「儲位密建法」與「密摺制度」,並採取各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皇位。在雍正在位期間(1723-1735年),清代帝王集權中央的態勢達到顛峰,已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這十三年中,雍正每天御殿聽政,批覽奏摺(或來自各地的秘密報告──硃批密摺),「從朝至夕,殫竭心力,尚恐經理未周。」如此勤於政務,真為歷代帝王所罕見。雖然雍正曾說:「自古帝王,未有如我聖祖皇考之勤政者。」康熙的勤政雖是事實,但雍正卻比乃父更勤。因此,雍正也曾自負的說:「即皇考之勤,亦無自朝至暮辦事之理。」雍正的理政不怠,十三年如一日,歷代封建帝...
蒙特梭利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兒童之家幼兒可透過感官方面的訓練來學習,目的是為要刺激發展智力和潛能。這項領域的工作需視教師在活動期間,觀察當幼兒接受外來刺激時,是否都能產生適當的反應而定(李德高,1997;Lillard,1972)。實務教學活動內容包含: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溫覺、氣壓覺、色彩等。三、語文教育  Montessori認為語文教育的學習和聽覺有關,故在進行語文教育時需訓練幼兒聽音、辨音及區別週遭各種聲音的練習(Lawrence,1998)。在嬰幼兒正處於吸收性心智的高峰時期,身邊應充滿自然界豐富多樣的聲音刺激,生活的周圍也應...
法國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面,法國發展出獨特的「學習節奏」模式。法國9月開學,在行事曆上被四個約十至十五天的假期隔成五個學習期間,形成「7-2節奏」周期,即上課七周後,休息兩周,已調整師生雙方的心靈與身體達到最佳的教學或學習狀態。 中等教育學齡:初級中學(college):11-14歲/高級中學(lyćee):14-18歲。 初級中學第一年為「適應期」,第二、三年為「中間期」,第四年為「進路指導期」,進路指導期又將課程分為兩種,「普通課程」和「技術課程」。各年級對於學習成就較低的學生會進行補救教學。 高級中學後期中等教育分普通高中(里賽),修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