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8.13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道合志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于箕山;堯又欲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 (6) 伯夷:名元,字公信。殷末孤竹君之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叔齊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願登位,先後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諫阻。及殷亡,恥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遂餓死。 (7) 操違:操守、德行不同。 (8) 精麤:精細或粗糙。麤,音ㄘㄨ,通「粗」。〔參考資料〕 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據《三國志.卷一九.魏書.任城陳蕭王傳.陳思王植》引)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
暗箭中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次,至也。次骨,至骨。比喻對於某件事情的感受非常深刻。 〔參考資料〕 ■《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考叔爭車,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于許。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三○》客問劉貢父曰:「某人有隱過否?中司將鳴鼓而攻之。」貢父曰:「中司自可鳴鼓兒,老夫難為暗箭子。」客笑而去,滑稽之為厚者也。
十行一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十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般人用眼睛看書,一次只能看一行,可是卻有一些人一次可以看多行,所以可用「一目多行」來形容閱讀速度很快。比較早的用法出自於東漢孔融〈汝穎優劣論〉。這一篇〈汝優劣論〉,就是當時眾多品評文章之一。孔融分別從八個方面來論證汝南人士勝於川人士:戴子高頡頏天子,許子伯嚎哭時事,許掾興水利助鄉里,張元伯鬼魂通靈,應世叔能同時閱讀五行文字,李洪代弟赴死,翟文仲起義兵討伐亂逆,袁著上書進諫。汝南地區這八個人的行為,在孔融看來,川人士都無法做到,因此寫下這篇文章,以舉證事例的方式,駁斥陳群的川人士優於汝南之說。原文中就見到了「五行俱下」的用法。另外在《梁書.簡...
噤如秋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慚服,待之彌厚。 〔注解〕 (1) 密:杜密,字周甫,東漢川人,生卒年不詳。官至北海相,後去官還家。桓帝時拜尚書令,轉太僕,以黨事免。後復為太僕,坐黨事被責問,自殺。 (2) 劉季陵:即劉勝,東漢人,生卒年不詳。 (3) 激:激勵。 (4) 隱情惜己:隱瞞實情,以保全自身。
部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率下的武官。《後漢書.卷一六.鄧寇列傳.寇恂》:「執金吾賈復在汝南,部將殺人於川,恂捕得繫獄。」《三國演義》第一五回:「當下聞孫策兵至,急聚眾將商議。部將張英曰:『某領一軍屯於牛渚,縱有百萬之兵,亦不能近。』」
懷刺漫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刺,名片。懷刺漫滅指東漢禰衡至川而身懷名片,準備有所謁見。卻因心高氣傲不屑與他人來往,以致懷藏的名片字跡日久而模糊褪色。典出《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後比喻不依附權貴或懷才不遇。《歧路燈》第七回:「有知竅的進京來,若有個筆帕之敬,自然禮尚往來;若白白說些瞻依暱就話頭,就是司空見慣矣,不如學禰正平懷刺漫滅。」
拾人牙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 (2) 康伯:韓伯,字康伯,晉川長社人,生卒年不詳。殷浩甥。好學,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 (3) 牙後慧:別人言談中的智慧。
蹈赴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赴湯蹈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鼂錯(西元前200∼前154)為西漢川(地約當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時,奉命記錄和整理已失傳的《尚書》,後屢屢升遷,調任為太子家令。由於他學識豐富,被人稱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後,更升任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幾乎沒有不接受的。後來他倡議削諸侯封地,讓各諸侯王懷恨在心,當景帝果真採用其議,削奪諸侯王封地時,吳、楚等七個諸侯國便舉兵叛變,要求皇帝誅殺鼂錯,形成西漢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景帝為平息內亂,於是答應諸侯王的要求,犧牲了鼂錯。鼂錯雖然含怨而終,但他所提出的種種建議,對景帝都有極大的影響力。例如他曾對邊塞的守備提出建議,主...
仰承鼻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其位。」紹然之,益親紀,即以書與瓚。瓚遂引兵而至,外託〔討〕董卓,而陰謀襲馥。紹乃使外甥陳留高幹及川荀諶等說馥曰:「公孫瓚乘勝來南,而諸郡應之。袁車騎引軍東向,其意未可量也。竊為將軍危之。」……諶曰:「……夫袁氏將軍之舊,且為同盟。當今之計,莫若舉冀州以讓袁氏,必厚德將軍,公孫瓚不能復與之爭矣。是將軍有讓賢之名,而身安於太山也。願勿有疑。」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計。馥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聞而諫曰:「冀州1>雖鄙2>,帶甲百萬3>,穀支十年4>。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
兀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倔強而不隨俗。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一三:「規規一何愚?兀傲差若。」唐.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一六首之一三:「兀傲甕間臥,顦悴澤畔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