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100.54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氏絲皮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貼生,膜質,120-30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象牙黃、亮黃色、或淡橄欖黃,平滑或微丘狀突起,老時經常有裂痕; 邊緣較淡或同色,漸薄,粉狀。菌絲單系; 菌絲含扣子體。菌絲層均一,由底層組成,結構緊實,達大約30微米厚,有時不明顯;菌絲平行,無色,相當剛直,黏結,2.5-4微米寬,薄壁或稍微厚壁。子實層結構緻密,明顯加厚;菌絲或多或少垂直,無色,有點黏結,不明顯,2-3.5微米寬,薄壁,結晶團塊散佈於子實層。囊狀體數多,隱沒,稀少稍微突出,圓柱形,先端變窄,不規則的彎曲,先端多少念珠狀,35-90 × 7-13微米,薄壁。擔子花瓶形或近花瓶形,常含油滴,30-50 × 7-9微米,通常...
莉都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16~1558)英國女王,亨利八世之女。在位時與西班牙王結婚,並企圖恢復天主教為國教,向三百名新教徒施火刑,人稱「血腥的莉」。對法戰爭後不久病死。
莎葛蘭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3~1992)美國女舞蹈家,擅指導及創作。是位世界聞名且最具特色的現代舞蹈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唐.白居易〈奉和思黯相公以李蘇州所寄太湖石奇狀絕倫因題二十韻見示兼呈夢得〉詩:「尖削琅玕筍,窪剜瑙罍。」
自我認同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表個體已經對自己的認同產生尋求,並且根據尋求的結果,對自己的教育、職業或是他人做出承諾。舉例來說,莉深思熟慮後決定未來要當醫生,她相信藉由該職業可以讓她幫助他人。 迷失型統合(identity diffusion)對兩個問題答案皆為否定的人,即為迷失型統合,他並沒有對自己認同做出尋求,也沒有對認同的任何一方面做出承諾。舉例來說,莉活在當下,做她覺得令她感覺好的事情,而從未花時間思考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 未定型統合(ide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清代府下所設與州、縣同級的地方行政單位。如清代在臺灣設有淡水廳、噶蘭廳等。《清史稿.卷一一六.職官志三》:「初治明制,府廳、州、縣及各衛武學並置學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式也比較平素。東周時期在玉德思想的支配下,組玉珮廣泛流行,少則一璧一環,多者除了璧環璜瓏之外還會搭配瑙、水晶、玻璃、雞血石等等。根據考古發現,最晚在春秋初期的時候,組珮玉的組合就已經發展到形式十分繁雜的地步了。戰國、西漢的組珮玉佩帶方法基本上沒有很大的差異,造成佩帶形式的不同,主要是因為身分等級、年齡及性別的差異。目前已之出土最多組珮玉的漢墓是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共有十一套。分別發現於墓主、東側室四夫人、西側室東耳室前室的殉人們身上。考古學家郭寶均先生根據輝縣戰國魏墓資料結合儒家經典的戰國佩玉圖,中間以璧或者環為主體,上...
聚沙成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聚沙成塔」原作「聚沙為塔」。《妙法蓮華經》中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告誡弟子要成佛道,其實不一定要做大功德,累積小小善事也能成道。例如佛滅度後,要建塔供養其舍利子,但塔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可以用昂貴的金銀玻璃、瑙琉璃,也可以用石頭香木、磚瓦泥土,甚至小孩子玩遊戲,堆積泥沙成佛塔,也可以成就功德。佛經中「聚沙為佛塔」原是指小孩玩沙堆塔的遊戲,後來「聚沙成塔」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積少成多。
社會學的三大傳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福學派的學者霍克海默(Horkheimer)、阿多諾(Adorno)、馬庫色(Marcuse)及哈伯斯(Habermas)等人為主。結合馬克思主義、韋伯的工具理性與宰制理論、精神分析、黑格爾的辯證法等,對現代社會文化進行批判。(註一) 三、詮釋社會學(interpretative sociology)起源:(1)韋伯:在人的行動中,有行動者主動賦予價值、意義,社會科學研究者必須瞭解行動者的主觀意義。(2)米德:為符號互動論的代表學者,人透過觀看(look at)來獲取自我的形象,因此個人企圖從他人的行為和語言中獲取解釋...
望之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而想趕上前人的成就,是不可能的。徐光啟(西元1562∼1633),字子先,明朝算學家,上海人。從利竇學天算之學,為中國人研究西洋科學之始,曾任禮部尚書。譯著甚多,以幾何原本、農政全書等最著。當時明朝政局混亂,黨爭造成朝政敗壞,國力日衰。徐光啟看到這種情形,便感嘆地表示,黨爭耗費了士大夫的精力和才智,而對國家社會毫無幫助,而且同黨之人對彼此的陋行姑息容忍,更叫他每次想到就非常痛心,看到了就退縮不前,不願與之同流合污。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七》:「今藏園、甌北兩才子詩,鬥險爭新,余望而卻步。」則以「望而卻步」形容蔣士銓、趙翼的詩太過艱澀難懂,令人讀了就會退卻害怕。「望而卻步」一般用來形容...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