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9.76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雙黑目天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成蟲前後翅為褐色,後翅具一對黑色大眼紋。前翅由基部至外緣可區分為四個區塊,分別為紅褐色、淡粉紅色、黑褐色及紅褐色,黑褐色與紅褐色塊間有一波浪狀帶紋區隔。後翅約略可分為三區塊,紅褐色、淡粉紅色及紅褐色,近外緣之淡粉紅色及紅褐色塊間一具一波浪狀帶紋區隔,粉紅色塊上具一大型黑色眼紋。
紅邊水青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邊水青尺(Comostola pyrrhogona)是尺科(Geometridae)青尺亞科(Geometrinae)的成員,廣泛分布於印澳區熱帶地區,自印度到台灣,東至萬那杜、新喀里多尼亞、澳洲北部與諾福克島皆有紀錄。本種的前翅為水青色,前緣與外緣為紅褐色帶有黑色斑紋;後翅亦為水青色,外緣為紅褐色帶有黑色斑紋。四圈青尺屬(Comostola)在台灣的狀況請見本網誌文章─Comostola enodata Inoue, 1986 小斑四圈青尺。紅邊水青尺一開始被Walker(1866)置於Eucrostis下,而後Pr...
撲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別名。參見「燈」條。
鋸線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鋸線天Acosmerycoides harterti觸角櫛齒狀,淡褐色。前翅灰褐色,各橫線不明顯,外橫線深褐色為鉅齒狀;頂角上端1/2具一暗褐色三角斑。後翅黑褐色,後緣灰白色,後角具一灰白色圓斑。前、後翅反面為灰紅色;前翅外緣為灰褐色,基半部為棕褐色;後翅中部有一橫線,外側線為鉅齒狀。其寄主植物為葡萄科(Vitaceae)的葡萄Vitis vinifera L.。成蟲出現於2~11月;幼蟲生態未知。本種分佈於印度、阿薩密、泰國、中國大陸及台灣。有關本種之描述主要引用陳雲鴻(1994)及Lin(1997)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內點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黑點刺 Thosea sinensis 展翅約35~42毫米,全身淺褐色,前翅靠外側有一條縱走褐色線,此線內側有一黑褐色點,此為本種中文名由來,後翅顏色較深,靠近基部附近也有一黑褐色點。幼蟲食草 很廣,豆科的刺桐、薑科的月桃、木蘭科的玉蘭花、桑科的波蘿蜜、使君子科的小葉欖仁、大葉欖仁、桑科的榕樹、旋花科的甘薯、芸香科的金桔、大戟科的篦麻、茶科的茶樹、豆科的相思樹以及無患子科的台灣欒樹等,本種也是重要的農業害蟲,常危害茶樹以及柑桔等作物。本種除台灣外,也分布於中國、印尼及印度。
粉綠白腰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夾竹桃天為常見天種類之一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區,其展翅寬度大約7至9公分。本種頸部圍為淡紫灰色,胸部中央有一大型淡綠色三角斑紋將胸部分成三等分。腹部第二節為白色。前翅基部有一白色圓斑,圓斑中有一至兩點黑色小型斑點。其前翅與體色以橄欖綠色為主,前翅上緣約頂角處有一倒三角型白色斑紋,外線與中線為白色由前翅上緣項臀區延伸並中止於翅膀中央。幼蟲以夾竹桃科植物為食草。
白腰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腰天展翅寬度大約10至12公分,幼蟲取食茜草科植物如金雞納屬與水錦樹等植物。白腰天以橄欖綠為主要顏色,而其頭部為則為紫灰色,中胸背板有一近等腰三角形的淺白綠色花紋將中胸背板區分成三等分,腹部月末端顏色越淺,腹部僅有第二節為白色。前翅內線與中線之間下半緣具有分淺粉色鱗片,基則具有白色圓斑,圓斑中有黑色斑紋。前翅近臀區具有灰紫色花紋。
紅腹長翅螢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腹長翅螢斑(Gynautocera rubriscutellata)是斑科(Zygaenidae)螢斑亞科(Chalcosiinae)的成員。本種前後翅皆為黑色底,沿前翅翅脈前端有白色斑紋,後翅前半有藍色金屬光澤;雄蟲前後翅均較雌蟲狹窄,除此之外翅紋無顯著差異。  

灰紋長喙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體色紅褐色,頭部至胸部有一條明顯深色背中線。前翅紅褐色並帶有數條淺色彎曲帶紋。後翅基部深褐色,隨後為黃色並於接近外緣處轉為深褐色。
虎皮楠長喙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基黑長喙天,成蟲展翅約5.5公分,腹部黑褐色,前翅頂角的橫帶和三角斑相連,使頂角至前緣中央的灰褐色斑右側呈階梯狀,中線及內線的黑帶平直,中線至翅基部為濃黑色,外線雙S形曲線以外側那條較粗,內側線極細,後翅及翅基部黑褐色,後翅中央有黃色帶紋,兩側平行,於台灣、中國、印尼、印度有分布,幼蟲寄主為虎皮楠(Daphniphyllum glaucescen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