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枯葉尺蛾 Gandaritis sinicaria postalba 翅黃褐色,前翅背面多為褐色,翅基部及邊緣翅尖有較大黃色斑,翅腹面以黃褐色為主,翅中央有迴旋鏢形黑斑,靠近基部也有兩個黑斑,後翅背面邊緣為褐色及黃色漸層,其餘部分為米白色,雌雄差異不大。幼蟲寄主不詳,同屬幼蟲食草紀錄為獼猴桃,成蟲出現於5~7月,棲息於低、中海拔山區。在大陸有另一亞種分佈。
Euterpnosia madawdawensis J. H. Chen, 200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港山姬春蟬 Euterpnosia madawdawensis 為小型蟬,為台灣特有種。成蟲外觀及體色與太平姬春蟬相似,為黃綠色,但本種雄性生殖器抱鉤基部沒有凹陷,陽莖端部的膜狀囊較寬闊,且雄性腹部較寬,鳴聲也非常不同。本種蟬棲息於高大喬木的樹冠處鳴叫,成蟲出現在5月底至6月間,主要分布在花蓮新港山 的山區。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引用陳建宏 (2005) 及陳振祥 (2004) 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Mustilia fusca Kishida, 199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赭蠶蛾 Mustilia fusca 本種於1993被發表,與台灣產台灣產同屬的另一種鉤翅赭蠶蛾(Mustilia gerontica)近似,分布於中海拔原始林。
Formocicada taiwana Lee & Hayashi, 200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灣虎翅蟬 Formocicada taiwana 為台灣特有種之中體型的蟬。本種為2004年 Lee and Hayashi 所發表的種類,為一屬一種。成蟲頭胸部具有黑色斑紋,在單眼區則有略圓的大斑紋,體為黃褐色及綠色,中胸背板中央有褐色縱線條紋,蟲體腹部比頭胸部略長,且具有銀色鱗毛覆蓋。翅為透明的,前、後翅之翅緣具有黑褐色斑紋。成蟲主要出現於5月。本種棲息於低海拔之闊葉林山區。本種之描述主要參考引用 Lee and Hayashi (2004) 陳振祥 (2004) 所發表之文獻內容。
Zoraida pterophoroide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體色為黃褐色,前翅長且前緣區具黑色斑紋,前胸背板具有三條白色縱條紋。
Taipsaphida curiosa Ronkay & Ronkay, 199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ipsaphida curiosa頭部及胸部軟毛均質,深棕色摻雜深赭棕色及黑色毛。足短,深棕色,整體上多毛,跗節具長白色鱗片環。觸角赭棕色,相當短,為明顯雙櫛齒狀且分枝對稱。前翅長,窄尖,底色深灰棕色,中央區域具淺赭棕色斑點,翅緣一半處佈滿白灰色。後翅較小,大致呈圓形,顏色光亮的白灰色,具擴散且較黑的盤狀斑點、橫線及外緣線。本種的生態習性未知,T. curiosa於一月出現,分佈於中高海拔。本種類似Psaphida resumens及 Feralia sauberi的黑化型。T. curiosa與P. resumens之差異在於其前翅較短,缺乏明顯清晰之橫線及翅紋,且具獨有大型白色三角形端...
Ailuropoda sp.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人歡迎的大熊貓,不僅是小朋友為它著迷,也是世界上生物學家與古生物學家共同注目的焦點。它的外型獨特、稀奇,最早法國的生物學家將它歸於浣熊科,但其分類地位卻一直飽受爭議。一些動物學家認為其與熊科的祖先都是祖熊,所以應和熊同屬熊科;但有些專家則認為其型態與熊差異很大,應是與熊科平行發展的另一支,應單獨歸為熊貓科。而且大熊貓雖歸類為食肉目,但卻已逐漸演化成完全依賴竹子為食的食肉目動物。 在更新世中晚期時,大熊貓廣泛的分布在中國大陸的華南地區與相鄰的東南亞地區的溫暖潮濕的竹林。但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以及人類的活動和發展,使得現存的大熊貓的分布區變得非常狹小,僅剩中國大陸四川西部和北部,以及甘肅南部的高...
Bombyx rotundapex  Miyata & Kishida, 199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端家蠶 Bomyx rotundapex 本種於1990年發表。台灣產本屬四種蠶蛾中,僅本種前翅頂角不向外突出,且體翅均呈黃色。 目前僅知分部於台灣低中海拔山區。幼生期不明。
Cypa enodis Jordan,  193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齒天蛾 Cypa enodis 身體褐色,後翅赭紅色,後緣波浪狀,具3~4個邊緣突起,看似人的側臉,因此又別名「臉緣天蛾」,身上無其它特殊斑紋。幼蟲以樺木科的西樺為食,成蟲出現在3~6月,目前僅紀錄本種零星分布於嘉義及中部海拔1050~2230公尺的山區,除台灣外,尼泊爾、印度、泰國、中國、越南以及馬來西亞也有本種分佈,在台灣的初次紀錄為1990年,由Inoue所發現。
Elaphurus davidian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不像鹿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大型鹿類。由於牠的尾巴似馬而非馬、蹄子似牛而非牛、角似鹿而非鹿、頸子似駱駝而非駱駝,因此,人們給它取了一個恰當的名字─四不像。四不像在分類地位上亦屬於鹿科動物,雄鹿體型較大,而且頭上有角;雌鹿則相對較小,頭上無角。根據歷史文獻的記載,從漢代到清代,長江三角洲一帶有許多野生四不像的蹤跡。牠們生活在溫暖濕潤而有沼澤的平原環境,喜歡採食鮮嫩的水生植物,長長的尾巴用來驅趕吸血的昆蟲。 四不像在中國封建時代,一直就被王公貴族視為玩賞的珍奇異獸而大肆捕捉。到了十八世紀未,四不像鹿群僅剩約二百頭,豢養在北京城南六公里叫做「南苑」的一座清廷皇家狩獵圍場。一八六六年,一位名叫大衛的法國傳...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