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Bucculacus phoebus Huang, 200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ucculacus phoebus體呈紡錘形,雌性長202μm,硬皮板長43μm、寬49μm;雄性長166μm,硬皮板長40μm、寬53μm。硬皮板葉存在,硬皮板網紋中線消失,臨中線完整,彎曲,亞中線消失。背毛瘤大,位於硬皮板後方邊緣,背毛向前及向上,長20μm,Dt-Dt相距25μm。足部節正常,前跗節毛位於基部1/3處,長12μm,腿節具顆粒;基節區具顆粒,第一基節毛長10μm,Ct1-Ct1相距12μm,第二節毛長12μm,Ct2-Ct2相距9μm,第三節毛長22μm,Ct3-Ct3相距24μm;爪末端彎曲,似鞭狀;羽爪分裂,具7裂。寄主植物為台灣雅楠Phoebe formosana ...
Diversibipalium sp. 1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versibipalium sp. 10屬於廣頭地渦蟲科Bipaliidae。具一新月狀頭部,耳型突(auricles)不向後彎,頭板(head plate)上有一對模糊的黑斑點。身體為淡黃褐色,背部具有三條縱線 (1 條位於中央 + 2條位於兩側),頸上有一黑色寬帶。 在台灣分布於台中。 (Wu et al. 2005)
Aceria roxburghianae Huang, 2003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癭﹝Gall﹞
Diversibipalium sp. 1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versibipalium sp. 12屬於廣頭地渦蟲科Bipaliidae。長100mm,寬5mm,具有一個很大的星月形頭部,與一對向後彎的耳型突(auricles)。整個頭板為深褐色。身體為灰褐色,背部中央具有一條細、可延伸至頭部的黑色線條;邊緣具一對細、黑色的邊緣線。 在台灣分布於近霧社地區。 (Wu et al. 2005)
Limonella nigra Chiang et al, 1989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imonella nigra 頭頂淡黃色,具2條L形黑斑塊。複眼黑色。前胸背板大部份呈黑色,具二個圓形斑點,後緣為淡黃色。小楯片在基部三角形區呈黑色。額和頭楯黃色。前頭楯、頰片和在觸角突出部份的下方黑色。頰淡黃色,中胸腹板黑褐色。前翅具暗褐色斑塊。截至目前為止,本種之寄主植物及相關生物學資料仍未知。本種之敘述主要引用蔣中柱等 (1992) 之文獻。
Web 3.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出Web3.0這一個名詞,較為著名的應該是2006年1月Jeffrey Zeldman在A List Apart網站所發表的文獻。不過不像Web2.0是為了行銷而創造的名詞,比較能賦予所指的意義,Web3.0則一直有許多的爭論,而無法有一明確的定義。然而參考Web1.0,Web2.0的分際,可以大致歸納出Web3.0所代表的意義。Web1.0大多是唯讀的網頁內容,資源由網站經營者提供;Web2.0則是大多為讀寫互動的網路世界,資源透過使用者共建共享,社群對於網路生態的主導影響越來越大;Web3.0便是將Web2.0的精神發揮到極致,讓網路資源達到無所不在的境界,並且回歸以個人為本質的可攜...
Epipsestis bilineata pallid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pipsestis bilineata pallida Yoshimoto, 1984 本種屬於中小型昆蟲,翅展27-32mm,前翅長12-14mm。 本亞種在台灣相當罕見,多棲息於高海拔森林區域。原名亞種分佈紀錄為尼泊爾和錫金。本亞種則為台灣特有。
Cosella ditransversus Huang, 2001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sella ditransversus體呈紡錘形,雌性長198μm,硬皮板長52μm、寬81μm。硬皮板葉存在,硬皮板網紋具有完整的中線及臨中線,兩者近乎平行,於基部1/4、1/2及3/4處具有橫線,於3/4處的橫線呈半圓形,分別朝向側緣,並具有2條叉線朝向頂端,亞中線消失。背毛瘤位於後緣之前端,背毛向後,長7μm,Dt-Dt相距40μm。足部脛節與跗節癒合;基節區光滑,第一基節毛消失,第二節毛長7μm,Ct2-Ct2相距15μm,第三節毛長18μm,Ct3-Ct3相距34μm;爪末端似球狀;羽爪單形,具5裂。寄主植物為菲律賓饅頭果Glochidion philippicum (Cavan...
Quedius (Raphirus) bih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us bih 體色為亮黑色,腹部亮棕黑色,腹部背板側區及端區和端部消淺,略呈栗色;頭,胸部和前翅具淺青銅綠色金屬光澤;腹部略具彩虹色,附器淺紅磚色。Q. bih 與Q. huann不同處除了陰莖特徵外,在於顏色之不同和頭部及胸部背方表面全部具有微小點刻。本種發現於具有茂密之原始優勢的針葉林內,大型倒樹上的苔蘚中。截至目前為止,有關本種之文獻僅有一篇,因此本種之描述以Smetana (1995) 所發表之原始文獻為主。
Taiwanocerus (Taiwanocerus) taipingshanus體色為乳棕色,複眼黑色,頭頂乳白色,在前端有一對棕色斑紋;頭楯和頰片具有黑色區域;前胸背板乳白色,前端在中線兩側各具一對暗棕色條紋;小楯板暗棕色,具黃棕色斑點如下所分布:在基部中線兩側各一個,中央兩側方各一個及端部一個黃棕色斑點。前翅在幾乎基部一半和端部區域色為棕色。T. taipingshanus 與T. tungpus不同處在於T. taipingshanus尾端節為L型,陰莖不具附屬物。本種至今僅發現於太平山,而寄主植物仍未知。本種敘述引用Huang and Maldonado (1992) 之文獻。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