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5.22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鞭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罰。《書經.舜典》:「鞭作官刑。」唐.孔穎達.正義:「此有鞭刑,則用鞭久矣。」
大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敗塗地」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劉季1>乃書帛射城上,謂沛2>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3>。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並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欲以為沛令。劉季曰:「天下方擾,諸侯並起,今置將不善,壹敗塗地。吾非敢自愛,恐能薄4>,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願更相推擇可者。」蕭、曹5>等皆文吏,自愛,恐事不就,後秦種族6>其家,盡讓劉季。……眾莫敢為,乃立季為沛公。 〔注解〕 (1) 劉季:劉邦(西元前247∼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漢代開國之君,也是中國第一...
反死回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虢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弃捐填溝壑,長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泄橫,流涕長潸,忽忽承睫,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扁鵲1>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2>,以取外三陽五會3>。有閒4>,太子蘇5>。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6>,以八減之齊7>和煮之,以更熨8>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9>,但服湯二旬10>而復故。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11>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注解〕 (1) 扁鵲:姓秦,名...
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學。《陳書.卷三○.傅縡傳》:「三論之興,為日久矣。龍樹創其源,除內學之偏見;提婆揚其旨,蕩外道之邪執。」
聚會精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 (8) 明明:明舉賢才。 (9) 穆穆:威儀盛大的樣子。 (10) 列布:排列分布。 (11) 相得益章:互相配合,更能顯示出各自的優點。見「相得益彰」。
耳目更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引)洛都四野,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香山之壞久矣。樓亭騫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予亦惜之;佛弟子恥之,子亦恥之。頃予為庶子、賓客,分司東都,時性好閒遊,靈跡勝,靡不周覽。每至茲寺,慨然有葺完之願焉。……凡支壞補缺,壘隤覆漏,杇墁之功必精,赭堊之飾必良。雖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長者壞宅,鬱為導師化城。於是龕像無燥濕陊泐之危,寺僧有經行宴坐之安,遊者得息肩,觀者得寓目。關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
電捲風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馳電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六韜》又稱《太公六韜》,相傳是西周時呂尚所著。呂尚,字子牙,本姓姜,周初賢臣。其先祖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年老隱居,周文王出獵時,相遇於渭水之濱,得到文王賞識,相談甚歡,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文王立呂尚為師,後呂尚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封於齊。《六韜》一書採用周武王與呂尚的對話形式寫成,分為六卷,內容主要為有關治國、治軍與戰爭的理論。在〈龍韜.王翼〉篇中,周武王問呂尚:王者之師應該有哪些輔佐人才?呂尚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七十二位優秀的幕僚,並就其職掌及能力一一回答。論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
耳目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唐文.卷六七六.白居易》引)洛都四野,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香山之壞久矣。樓亭騫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予亦惜之;佛弟子恥之,子亦恥之。頃予為庶子、賓客,分司東都,時性好閒遊,靈跡勝,靡不周覽。每至茲寺,慨然有葺完之願焉。……凡支壞補缺,壘隤覆漏,杇墁之功必精,赭堊之飾必良。雖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長者壞宅,鬱為導師化城。於是龕像無燥濕陊泐之危,寺僧有經行宴坐之安,遊者得息肩,觀者得寓目。關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
青雲平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2、「青雲」:《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范雎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范雎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於秦。范雎聞之,為微行,敝衣閒步之邸,見須賈。須賈見之而驚曰:「范叔固無恙乎!」范雎曰:「然。」須賈笑曰:「范叔有說於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過於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說乎!」須賈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為人庸賃。」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范雎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見,有識者皆避匿。須賈怪之。至相舍門,謂須賈曰:「待我,我為君先入通於相君。」須賈待門下,持車良久,問門下曰:「范叔不出,...
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起交談。《三國演義》第八回:「我知汝心久矣!只恨不能共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