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禮有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禮尚往來」。見「禮尚往來」條。01.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卷六.居喪所守》:「禮有往來,人情之相望也久矣,不可以徒受也。」
呂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也稱為「呂望」、「姜尚」。
退徙三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怒,從晉師。晉師退。軍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矣?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背惠食言,以亢其讎,我曲楚直。其眾素飽,不可謂老。我退而楚還,我將何求?若其不還,君退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眾欲止,子玉不可。
上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尊貴的社會地位。也指社會地位尊貴的人。《漢書.卷六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劉屈氂》:「不顧元元,無益邊穀,貨賂上流,朕忍之久矣。」《南史.卷一九.列傳》:「加以身處上流,兵權總己,將欲以外制內,豈人主所久堪乎?」
四通五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四通八達」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九七.酈生陸賈列傳.酈食其》1>沛公至高陽傳舍,使人召酈生。酈生至,入謁,沛公方倨床使兩女子洗足,而見酈生。酈生入,則長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諸侯乎?且欲率諸侯破秦也?」沛公罵曰:「豎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諸侯相率而攻秦,何謂助秦攻諸侯乎?」酈生曰:「必聚徒合義兵誅無道秦,不宜倨見長者。」於是沛公輟洗,起攝衣,延酈生上坐,謝之。酈生因言六國從橫時。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酈生曰:「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夫陳留2>,天下之衝3>,四通五達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積粟。臣善其令,請得...
病在膏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病入膏肓」。見「病入膏肓」條。01.宋.朱熹〈與臺端書〉:「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矣!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顧以不當其任,則雖欲一效其伎而無所施耳。」02.明.邵璨《香囊記》第二三齣:「便遇秦和醫國手,只恐他病在膏肓怎救?」 
名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有名望而顯貴的人。《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功勞世以相傳久矣。」
風馳電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馳電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六韜》又稱《太公六韜》,相傳是西周時呂尚所著。呂尚,字子牙,本姓姜,周初賢臣。其先祖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年老隱居,周文王出獵時,相遇於渭水之濱,得到文王賞識,相談甚歡,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文王立呂尚為師,後呂尚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封於齊。《六韜》一書採用周武王與呂尚的對話形式寫成,分為六卷,內容主要為有關治國、治軍與戰爭的理論。在〈龍韜.王翼〉篇中,周武王問呂尚:王者之師應該有哪些輔佐人才?呂尚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七十二位優秀的幕僚,並就其職掌及能力一一回答。論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
水覆難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師。後佐武王克殷,封於齊,後世稱為姜太公。亦稱為呂望、姜尚。〔參考資料〕 ■《後漢書.卷六九.竇何列傳.何進》苗謂進曰:「始共從南陽來,俱以貧賤,依省內以致貴富。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與省內和也。」進意更狐疑。紹懼進變計,乃脅之曰:「交搆已成,形埶已露,事留變生,將軍復欲何待,而不早決之乎?」進於是以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紹使洛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馳驛上,欲進兵平樂觀。太后乃恐,悉罷中常侍小黃門,使...
事半功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半功倍」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1>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2>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注解〕 (1) 萬乘之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指大國。乘,音ㄕㄥˋ,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