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6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崔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92)字亭伯,東漢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竇憲為車騎將軍,以駰為屬員,憲擅權驕橫,駰數諫不聽。後命為長長,未至官而歸。博學善屬文,著詩賦銘頌,共二十餘篇。
雲南回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咸豐六年,雲南因回人與漢人不和睦及宗教信仰、生活習慣的不同,回教掌教馬德斯暗中勾結回眾起事,以馬如龍部最強,史稱「雲南回變」。後於同治十二年,毓英巡撫得湘軍援助始將之肅清。
分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部辦事。如漢成帝置尚書四人為四曹,世祖分為六曹。唐.參〈寄左省杜拾遺〉詩:「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短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短距離的作戰方式,如近身肉搏戰。唐.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詩:「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義不容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義不容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義不容辭」的意思就是說道義上不容許推辭。這句成語常用在對需要自己出力協助的事情,因道義責任,不容自己推卸的情況。比較早的文獻資料,見於唐代文本所撰的〈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碑文中有「夫顯微闡幽,義不容辭」兩句,意思是說彰顯隱微的功德,是作者在道義上不容推卸的事。在《三國演義》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結三十萬大軍南下報赤壁之仇,孫權召請諸將來商議對策,其中張昭建議派魯肅前去荊州找劉備合作,因為「子敬有恩於玄德,其言必從;且玄德既為東吳之婿,亦義不容辭」。原來劉備當時和東吳的許多事,多虧魯肅(子敬)從中穿梭幫忙,加上因為周瑜弄巧成拙,讓...
舟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水軍。《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彭遂率舟師伐公孫述,平巴郡。」
平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經平定隴地,又想征服蜀地。語本《後漢書.卷一七.馮賈列傳.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比喻人心貪得無厭。宋.孫應時〈上邱文定公書〉:「又晏然高臥,不施寸力,月有所入,猶勝向來辛苦作書社,正可媿畏,尚安敢汲汲作平隴望蜀之念耶?」
水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邊。唐.宋之問〈太平公主山池賦〉:「煙水涯,繚繞逶迤。」宋.梅堯臣〈西湖閑望〉詩:「雨氣收林表,城陰接水涯。」
休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吉兆。《漢書.卷一二.平帝紀.贊曰》:「休徵嘉應,頌聲並作。」《文選.史.出師頌》:「休徵自至,壽考無疆。」
柳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柳樹的枝條。唐.參〈送懷州吳別駕〉詩:「灞上柳枝黃,壚頭酒正香。」《紅樓夢》第二六回:「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