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支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支、支系。《齊書.卷三七.魏收傳》:「往因中原喪亂,人士譜牒,遺逸略盡,是以具書其支流。」宋.朱熹〈大學章句序〉:「若曲禮、少儀、內則、弟子職諸篇,固小學之支流餘裔。」
車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車下轉動的輪子。《禮記.曲禮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唐.李白〈北上行〉:「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也稱為「車箍轆」。
心愜意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愜,滿足。「心愜意滿」猶「心滿意足」。見「心滿意足」條。01.宋.陳亮《陳亮集.卷一○.經書發題.禮記》:「今取〈曲禮〉若〈內則〉、〈少儀〉諸篇,群而讀之,其所載不過日用飲食、洒掃應對之事要,聖人之極致安在?然讀之使人心愜意滿,雖欲以意增減,而輒不合。」 
禮有往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禮尚往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曲禮上》中提到,上古時代人心純樸,凡事沒什麼準則,只照著內心的誠意來行為;到了文明時代,就講究施與受間的互相往來,受到別人的恩惠,也要回報別人的恩惠。如果受到恩惠卻不報答,就不合乎禮;如果受人報答卻沒有給人恩惠,也於禮不合。人與人的關係,因為禮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諧,如果沒有禮,就會發生危機。所以禮是一定要學習的。「禮尚往來」比喻別人以禮相待,也要以禮回報。
不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毀謗、不詆謗。《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禮不下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社會的一種執禮觀念,不要求平民百姓講究禮儀。《禮記.曲禮上》:「禮不下庶人。」唐.孔穎達.正義:「庶人貧,無物為禮,又分地是務,不服燕飲,故此禮不下與庶人行也。」《孔子家語.卷七.五刑解》:「所謂禮不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禮,故不責之備禮也。」
樂不可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可過於享樂。《禮記.曲禮上》:「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晉書.卷五九.汝海王亮等傳.史臣曰》:「然而臨禍忘憂,逞心縱欲,曾不知樂不可極,盈難久持,笑古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已拙。」
不同日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不共戴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共戴天」這句成語原本的意思就是「不和仇人頂著同樣的天」,「天」只有一個,所以也就是不和仇人共存於世間的意思。什麼樣的仇人非得拚個你死我活呢?《禮記.曲禮》有一段話說:「殺害父親的仇人,我不應和他共處於世間;在路上遇到殺害兄弟的仇人,不必等回家拿兵器,就應該直接上前報復;如果是殺害朋友的仇人,我不應該和他同國。」傳統的儒家是很講究禮的。在禮的觀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怨」。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
席間函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討論、鑽研學問時,保持丈許距離,以便指畫。《禮記.曲禮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
一元大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祭祀宗廟時所用的牛。《禮記.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唐.孔穎達.正義:「元,頭也;武,跡也。牛若肥則腳大,腳大則跡痕大,故云一元大武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