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70.0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矯枉過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讒言,殺其父兄,後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並得以使己復仇雪恥。又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諫阻,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3) 笞:音ㄔ,用鞭或竹板打。 (4) 卒王:指楚平王。 (5) 昭王:春秋時楚人,生卒年不詳。平王之子,名壬。伍員助吳王闔廬攻楚,入楚都城郢時,楚昭王出奔,使申包胥求援於秦。後來吳伐陳,昭王救之,囤兵於城父,因得重病卒於城父。在位共二十七年,諡昭。 (6) 大夫:職官名。多係擔任中央要職和顧問。 (7)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又稱申包胥。伍員助吳伐楚,攻入楚...
不受抬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大家的美意!這個杏仙長得漂亮,有才華,別說那些女工方面的事,就她先前所吟的那段詩,就足以匹配得過。極力要促成他倆。這時唐三藏已經大驚失色,但任憑他們怎麼胡亂談論著,就是堅持而不屈從。幸而稍後唐三藏的弟子們已經找尋到此,這時那四老與赤身使者,以及仙女、女童都消失不見了,唐三藏也因此得救。後來「不識抬舉」被用來指責人不接受或不自知別人的禮遇優待。
痛毀極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力的毀謗辱罵。明.王守仁〈教條示龍場諸生〉:「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
矯枉過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讒言,殺其父兄,後逃亡吳國,佐吳伐楚,並得以使己復仇雪恥。又吳王夫差滅越國後,欲釋越王句踐回國,伍員極力諫阻,夫差不聽,反而聽信讒言殺了他。伍員死前預言越必滅吳,九年後果然應驗。 (3) 笞:音ㄔ,用鞭或竹板打。 (4) 卒王:指楚平王。 (5) 昭王:春秋時楚人,生卒年不詳。平王之子,名壬。伍員助吳王闔廬攻楚,入楚都城郢時,楚昭王出奔,使申包胥求援於秦。後來吳伐陳,昭王救之,囤兵於城父,因得重病卒於城父。在位共二十七年,諡昭。 (6) 大夫:職官名。多係擔任中央要職和顧問。 (7)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又稱申包胥。伍員助吳伐楚,攻入楚...
苦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力的勸導。如:「經過大家的苦勸,他終於改變心意。」《三國演義》第八○回:「孔明苦勸數次,漢中王堅執不從。」《孤本元明雜劇.洞天玄記.第二折》:「師傅苦勸弟子回頭,弟子半信半疑。」
養虎留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滅亡。項羽得知劉邦已破咸陽,立即率兵入關,與劉軍對峙。戰爭初期,項羽占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於是項羽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當劉邦也打算要西向回歸漢地時,他的謀士張良和陳平卻勸阻他,說︰「大王,此時我軍已經取得天下大半,諸侯也都歸附我們,而項羽的軍隊卻兵疲糧缺,這正是上天要滅亡楚的大好時機!我們不如趁此機會澈底消滅它,如果現在放楚軍回去而不追擊,就好像是養了一隻會吃人的老虎,日後一定會成為我們的大患啊!」於是劉邦派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最後在烏江邊,自刎而死。後來「養虎遺患」這句成語被...
傍觀縮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馽羈:韁絆。馽,音ㄓˊ,絆馬足也。 (3) 瓊琚:美玉。琚,音ㄐㄩ。 (4) 大放厥辭:寫作時極力鋪陳,大發議論。見「大放厥辭」。 (5) 血指汗顏:手指流血,滿頭大汗。形容技藝不精。 (6) 褎閒:衣袖裡。褎,音ㄒ|ㄡˋ,同「袖」。閒,音ㄐ|ㄢ,同「間」。
死中求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陷於死境而極力掙扎以求生路。宋.王質〈上皇帝書〉:「今日刃侵于胸,火逼於膚,死中求活,法當尋出奇之計。」也作「死裡求生」、「死中求生」。
新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新崛起的傑出人物。[例]他是公司極力培植的影壇新星。
鑽頭覓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極力鑽營求取。《金瓶梅》第二○回:「正經使著他,死了一般懶待動彈;不知怎的,聽見幹貓兒頭差事,鑽頭覓縫,幹辨了要去。」《官場現形記》第三○回:「他在炮船上的時候,亦很賺得幾個錢,一到南京,便鑽頭覓縫的尋覓事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