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22.37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縫就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有利的事物就爭取營求。比喻善於投機,不放過任何機會。如:「他向來喜歡投機,是個見縫就鑽的人。」
力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力相勸。《文明小史》第九回:「幸虧局裡有個老司事,頗能識竅,力勸不可。」《老殘遊記》第四回:「兩人又力勸一回,各自回房安寢。」
補償取向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讓這些兒童有學習成功的能力和機會,不要讓他們成為學習的失敗者或落後者,政府應該極力給予協助,以強化其學習條件和機會。不管補償教育方案採取何種方式,其主要目標都有其共同之處:1.所有方案都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補償教育愈早實施效果愈佳;2.所有的方案都是針對弱勢族群或文化不利地區之兒童;3.多數方案都重視語言學習、閱讀技巧、數學學習、自我觀念和學習態度的培養。補償理論以Margaret Macmillan教育理念為主。此模式是以社會福利的角度著眼,因為在美國有許多生活在中低下射精水準的嬰幼兒,長期遭受...
雷馬克(Erich Maria Remarqu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驅而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戰者認為漢朝如今國勢強大,只需派遣少量兵馬,就可以輕易消滅匈奴,所以主張將匈奴趕盡殺絕。韓安國則極力反對,他認為︰疾風一旦衰弱了,連捲起羽毛那麼輕的東西都沒辦法;強弩射出的箭到了盡頭,連魯縞那樣薄的東西都射不穿。今日如果輕舉兵馬,迅速進入敵人的勢力範圍內,後援無以為繼,必然難以收到功效,反而沒有多久就會因為缺乏糧食,而被敵軍消滅。在韓安國的斡旋之下,漢朝決定與匈奴和親,讓北方邊疆維持了多年的和平。後來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長距離一路挺進,毫無阻擋。也等於是軍強兵盛,戰事順利的意思。
報任安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漢代司馬遷答覆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司馬遷在文中極力剖陳自己因李陵事而受腐刑之辱,而忍辱不死,全為完成《史記》;並反覆表白不能進言的苦衷。文氣抑鬱憤懣,充滿情感,甚為動人,故能傳頌千古。
聲價十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譽身價大幅提升。《歧路燈》第九五回:「這大人們伯樂一顧,便聲價十倍,何愁那州縣不極力奉承。」
攸向靡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邦亦趁此時以為義帝發喪之名,揮師討伐,開始了楚漢戰爭。戰爭初期,項羽佔了優勢,後來劉邦鞏固關中,並極力籠絡諸侯,才逐漸轉敗為勝。項羽曾與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以東為楚地,以西為漢地。項羽於是引兵東歸。但劉邦卻與韓信、彭越出兵攻擊項羽,項羽被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傾力突圍而出,至烏江邊,見大勢已去,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死。項羽被圍於垓下時,率騎兵八百餘人,突圍而出。雖然漢軍人多勢眾,但項羽武藝高強,又擅於調兵遣將,儘管兵力不多,但「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也就是說項羽所到之處,漢軍皆被殺得潰不成軍,後方的追兵也害怕得紛紛逃散。後來「所向披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力量所到...
困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困苦貧窮。《儒林外史》第三一回:「遇著舍下困窮的親戚朋友,婁老伯便極力相助。」
縮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馽羈:韁絆。馽,音ㄓˊ,絆馬足也。 (3) 瓊琚:美玉。琚,音ㄐㄩ。 (4) 大放厥辭:寫作時極力鋪陳,大發議論。見「大放厥辭」。 (5) 血指汗顏:手指流血,滿頭大汗。形容技藝不精。 (6) 褎閒:衣袖裡。褎,音ㄒ|ㄡˋ,同「袖」。閒,音ㄐ|ㄢ,同「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