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98.51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喬木;小枝被褐色絨。葉革質,披針形,長8-30 cm,先端銳尖,基部圓心形至耳狀,上表面具光澤,下表面灰白色並被伏倒長柔;葉柄長約1 cm。果扁球形,直徑約8 cm,密被長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麻蠅。《西遊記》第七二回:「蜜是蜜蜂,螞是螞蜂,蠦是蠦蜂,班是班,蜢是牛蜢,蜡是抹蜡,蜻是蜻蜓。」
求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分開。「披求疵」猶「吹求疵」。見「吹求疵」條。01.《舊唐書.卷九○.豆盧欽望列傳.崔元綜》:「雖外示謹厚,而情深刻薄,每受制鞫獄,必披求疵,陷於重辟。以此故人多畏而鄙之。」
寶放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晉咸康中,豫州刺史寶戍守邾城。有一軍人,在武昌買得一白龜,漸長遂放生於江中。後邾城失守,渡江者皆溺水。養龜者披鎧持刀,自投於水中,覺身墜一石上,視之,乃是先前放生的白龜正馱己上岸。見《晉書.卷八一.寶傳》。後比喻施恩獲報。明.馬中錫《中山狼傳》:「昔寶放龜而得渡,隋侯救蛇而獲珠。」
蘇門答臘犀(犀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Fischer, 1814)
雙角犀,且為體型最小的犀牛,眼周圍有皺摺,皮厚達16公釐,較其他犀牛多而長,深灰棕色,幼獸體色偏紅棕色;體長236~318公分,肩高112~145公分,體重800~1,000公斤;雙角都短小,尤其是鼻角,長度分別為69與80公分;齒式:1/0, 0/1, 3/3, 3/3。
早期分布東南亞、婆羅洲、蘇門答臘,目前以蘇門答臘為主,緬甸、高棉、寮國、越南可能尚有一些零星族群。
主要棲息熱帶雨林山區近水源處,有季節性上下遷移的情形,雨季上山避洪水,乾季下山,但到3月再上山以躲避馬蠅,經常在覓食區及泥浴區來回形成明顯通道,以果實、葉、莖、樹皮為食,尤其喜歡野芒果、無花果、竹子和其他次生林中的植物,一天食量可達50公斤。牠們似乎很依賴鹽舔,不同性別年齡的個體,每隔23~60天就會回到鹽舔,每個個體的活動區域內也都有鹽舔。雄性的活動區域平均30平方公里,但有個體間的活動區域有重疊,雌性略小約10~15平方公里,但似乎有領域性。蘇門答臘犀主要在晨昏與夜間活動,雄獸通常單獨活動,雌獸則會帶幼獸活動;小犀牛多在10~5月出生,一胎1仔,出生時體長約91.4公分,體重約23公斤,約...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
犀牛科(Family Rhinocerotidae)
自由游動型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原生動物的一種,全身周圍長滿可幫助其自由運動的纖,纖長度約為5~20微米,如草履蟲(Paramecium caudatum)。在廢水中,當細菌生長旺盛的初期,自由游動型纖蟲會優先出現,以捕獲細菌作為食物,其數量會隨著細菌數目而增減。當自由游動纖蟲逐漸減少後,不能游動之有柄纖蟲將逐漸出現,水質亦逐漸變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殼斗科山櫸屬,落葉喬木。高度可達二十四公尺,樹皮色黑,樹幹平滑。葉互生,長卵形,闊而尖,葉緣呈波狀,背有。春季開淡綠色小花,雌雄同株,雄花序長穗狀,雌花兩朵簇生。殼斗四瓣裂,常具二枚堅果,堅果具三稜,十月間成熟。木材堅固,可供作鐵道枕木、農具及家具等。也稱為「水青岡」。
鋸角竊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卵大約0.4mm,乳白色,鈍橢圓形。幼蟲約4mm,淡黃色,具有三對胸足,身形呈肥短彎曲的蠐螬狀,被滿白色細。幼蟲會將食屑黏合為蛹室,並於其中化蛹,蛹體約3mm,淡黃色,複眼與大顎端部顏色較深。成蟲約3-4mm,紅褐色,腹眼為黑色,身體為橢圓形,觸角鋸齒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栗蟹科,體上覆短,可食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走莖,葉兩側大致平行,約10 cm寬,頂羽片長。小羽軸側脈數對,約1~2對連合,形成小蕨脈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