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浩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浩然之氣的省稱。宋.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乎塞蒼冥。」
樊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189)漢人(今江蘇省縣東)。初以屠狗為業,後從漢高祖起兵,屢立戰功,鴻門宴上,英勇解危,高祖即帝位,封舞陽侯,遷左丞相,卒諡武。
昭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顯著。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五.鼇拜》:「迨後罪狀昭著,而列聖猶曲加軫念,疊恩施。」
劉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77~前6)字子政,本名更生,漢縣人。高祖弟楚元王劉交的第四代孫。元帝時為中壘校尉,故世稱劉中壘。後因權臣專政,被廢十多年。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我國最早的分類目錄。另著有《新序》、《說苑》、《列女傳》、《洪範五行》等書。並且編訂了《戰國策》、《楚辭》、《孫卿新書》。
隆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擬聲詞。形容很大的聲音。常指雷聲而言。漢.王充《論衡.雷虛》:「隆隆之聲,天怒之音,若人之呴吁矣。」《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上》:「郡鐵官鑄鐵,鐵不下,隆隆如雷聲。」
關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邊界上的要塞隘口。《三國演義》第一九回:「今曹兵勢大,未可輕敵,吾等緊守關隘,可勸主公深保城。」
活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動力、生命力。如:「這群年輕人充滿旺盛活力,三天活動下來,竟然不見一點倦容。」
軒昂氣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為太子少傅。自綜至兼,三世傅東宮。 〔注解〕 (1) 瑩:薛瑩(?∼西元282),字道言,三國吳郡人。初為秘府中書郎,後為散騎中常侍。孫皓立,為左執法,遷選曹當書,領太子太傅。後因事下獄,徒廣州。因其博學善文,復召為左國史。吳亡入晉,為散騎常侍。 (2) 上國:春秋時南方吳、楚窗u弘篧鴾五儠悗J的尊稱。 2、「軒昂」:《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破虜討逆傳.孫堅》邊章、韓遂作亂涼州,中郎將董卓拒討無功。中平三年,遣司空張溫行車騎將軍,西討章等。溫表請堅與參軍事,屯長安。溫以詔書召卓,卓良久乃詣溫。溫責讓卓,卓應對不順。堅時在坐,前耳語謂溫曰:「卓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
掎角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掎,拉足;角,抓角。「掎角之勢」指雙方同時下手捕鹿。語本《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掎之,與晉掊之。」比喻兩邊彼此呼應,共同夾擊敵方。三國吳.張儼〈默記述佐篇〉:「玄德與操,智力多少,士眾眾寡,用兵行軍之道,不可同年而語,猶能暫以取勝,是時又無大吳掎角之勢也。」《三國演義》第二二回:「不若分兵屯小,守邳城,為掎角之勢。」也作「犄角之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微明之光。《易經.豐卦.九三》:「豐其,日中見沬。」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周易音義》:「沬,微昧之光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