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6.96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六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博戲。共有十二棋子,六白六黑,投六箸行六棋。《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綿菴鄭虎臣報冤》:「自此無人拘管,恣意曠蕩,呼盧六博,鬥雞走馬,飲酒宿娼,無所不至。」
插科使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戲劇表演時,以滑稽的動作或言語引人發笑。亦泛指引人發笑的舉動或言談。《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一出》:「若會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滿堂中。」也作「插科打諢」。
文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戲劇中一種丑角角色,多為滑稽逗趣的人物,如小官、從者、卜者等。相對於武丑而言。
膏肓之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難治的病。明.陸灼《艾子後語.病忘》:「聞艾子滑稽多知,能愈膏肓之疾,盍往師之?」
幸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帝寵暱的臣子。《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褚少孫補.郭舍人傳》:「朝奏入,有詔使幸臣馬游卿以帛五十匹賜乳母。」唐.韓愈〈河南令張君墓誌銘〉:「為幸臣所讒,與同輩韓愈、李方叔三人俱為縣令南方。」
笑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一類戲劇最原始粗糙的型式是Slap-stick,原義是剖開的棍子打起來會響。故戲中大部分是通俗、誇張的滑稽動作,並充滿跌打翻滾的動作,是最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戲劇。
通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豪放不拘,不習禮儀。《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表以粲貌寢而體弱通侻,不甚重也。」《隋書.卷五八.陸爽傳》:「性滑稽,尤辯俊。舉秀才,為儒林郎。通侻不恃威儀,好為誹諧雜說。」也作「通脫」。
墮珥遺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珥,珠玉做的耳環。簪,指髮簪。墮珥遺簪形容酒酣混亂的樣子。見《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
惡聲狼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聲名狼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聲非常惡劣。主於「狼藉」一詞,見於《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通俗編.獸畜》引唐.蘇鶚《蘇氏演義》:「狼藉草而臥,去則滅亂;故凡物之縱橫散亂者,謂之『狼藉』。」
雜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戲曲。原為宋代以滑稽方式表演的戲,至元代則指以北曲為主幹的戲劇。通常分為四折,有的則依劇情在開頭或兩折之間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及同一個韻,由一個角色獨唱,其他角色則用道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