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3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枯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屍體腐爛後留下的骨骸。《後漢書.卷一六.寇恂傳》:「昔文王葬枯骨,公劉敦行,世稱其仁。」《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又過火類坳,坳下下望,見坳上有一具枯骨。」
蘆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蘆編成的蓆子。
下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地下黃泉。《漢書.卷九○.酷吏傳.田延年傳》:「茂陵富人焦氏、賈氏,以數千萬陰積貯炭諸下里物。」顏師古注引孟康曰:「死者歸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春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立春前一日,用土、蘆或紙作成的牛,稱為「春牛」。官府打春牛迎春,以催耕迎春,祈求豐收。唐.盧肇〈謫連州書春牛榜子〉詩:「不得職田飢欲死,兒儂何事打春牛。」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也稱為「土牛」、「泥牛」。
蘆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編成的簾子。唐.白居易〈香爐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詩:「來春更葺東廂屋,紙閣蘆簾著孟光。」《水滸傳》第一一回:「林冲看見,奔入那酒店裡來,揭起蘆簾,拂身入去。」
皮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吹管樂器。流行於維吾爾族,管身用蘆製作,上端由兩塊木片將管壓扁,與管身成十字形,再將吹嘴修製成簧片,管身正面開八個方形按音孔,流行於新疆南部的和闐、麥蓋提地區,音色沉厚優美。
娘子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山西省平定縣東北。今有正太鐵路經過,為晉、冀兩省交通要道。相傳唐朝平陽公主曾率娘子軍駐於此地,故稱為「娘子關」。也稱為「澤關」。
倒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跪倒傾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只見兩個人襆頭象簡,金帶紫袍,向劉元普撲地倒身拜下。」《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季蕭……倒身拜下去。杜慎卿陪他磕了頭起來。」
土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泥土築砌的牆壁。《紅樓夢》第四九回:「原來這蘆雪庵蓋在傍山臨水河灘之上,一帶幾間茅簷土壁,槿籬竹牖,推窗便可垂釣,四面皆是蘆掩覆。」
蠶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養蠶的器具。多用萑、細竹等編成,呈圓形或長方形。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崦裡〉:「處處倚蠶箔,家家下魚筌。」明.于謙〈採桑婦〉詩二首之一:「歸來餵葉上蠶箔,誰問花開與花落。」也稱為「曲薄」、「蠶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