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戰心     
瀏覽人次:147 收藏人次:0
戰鬥的決心、意志。《尉繚子.攻權》:「分險者無戰心,挑戰者無全氣。」《三國演義》第六回:「溫侯新敗,兵無戰心。」
戰心     
瀏覽人次:17139 收藏人次:848235
形容十分害怕。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一折:「諕的我膽戰心驚魂魄消。」《通俗常言疏證.心意.膽戰心驚》引《元人神奴兒劇》:「好著我膽戰心驚。」也作「膽驚心顫」、「膽顫心驚」、「心驚膽戰」、「心驚膽顫」。
戰心     
瀏覽人次:353 收藏人次:0
形容十分害怕。《英烈傳》第四三回:「一路之間,提起朱亮祖三字,便膽戰心寒說。」《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被巡役看見了,報他私卸貨,物因此罰了若許銀兩,所以此次他是膽戰心寒。」也作「膽顫心寒」。
戰心     
瀏覽人次:114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害怕。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四齣:「唬得人膽戰心搖,腸慌腹熱,魂飛魄散,早驚破月明花粲。」
    
瀏覽人次:16127 收藏人次:20912207
心臟:內臟之一。主管體內血液循環的器官。
思想、意念。如:「愛心」、「良心」。
腦海。如:「心思」、「心想事成」。
感情、情緒。如:「心情」、「心平氣和」。
物體的中央、內部。如:「圓心」、「掌心」。
    
瀏覽人次:12413 收藏人次:3418811
3.害怕、發抖。通「顫」。[例]膽戰心
不寒而慄     
瀏覽人次:20946 收藏人次:1065178
形容內心恐懼至極。漢.楊惲〈報孫會宗書〉:「下流之人,眾毀所歸,不寒而慄,雖雅知惲者,猶隨風而靡,尚何稱譽之有?」《聊齋志異.卷六.馬介甫》:「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寢門,遂有不可問之處。豈果脂粉之氣,不勢而威?胡乃骯髒之身,不寒而慄?」也作「不寒而栗」。
膽顫心驚     
瀏覽人次:15050 收藏人次:291314
形容十分害怕。《通俗常言疏證.心意.膽顫心驚》引《拜月亭記劇》:「膽顫心驚,如何可免。」也作「膽戰心驚」。
毛骨悚然     
瀏覽人次:13143 收藏人次:1675694
形容極端驚懼害怕。《西遊記》第一○回:「龍王見說,心驚膽戰,毛骨悚然。」《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幾句說的兩個書辦毛骨悚然,一場沒趣,扯了一個淡,罷了。」也作「毛骨竦然」、「毛骨聳然」、「毛髮悚然」。
鐵面無私     
瀏覽人次:10248 收藏人次:1172781
※《說呼全傳.第三七回》且說龐集因女兒做了仁宗的貴妃1>,十分寵幸。那忠孝王呼得模,自恃宋朝開國的大功臣,世襲食祿2>三千石,黃金十萬兩,朝裡這些同僚,那個不畏懼他幾分?動不動就要面聖,弄得那朝裡的官僚,個個膽戰心驚3>,就是那龍圖閣學士包拯4>,極也是這般利害。偏偏那個包文正同他也是一般的,朝廷十分信服,果然他是鐵面無私,如今虧得朝廷差他封王去了。 〔注解〕
(1) 貴妃:劉宋孝武帝時所設置的女官。位比相國,歷代多沿用其名。
(2) 食祿:俸給、官俸。
(3) 膽戰心驚:形容十分害怕。見「心驚膽戰」。
(4) 包拯:西元998∼1061,字希仁,宋合肥人。性剛直,歷官天章閣待制、龍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