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477 ms
共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名。桑科柘樹屬,直立或略攀緣狀灌木或喬木。樹皮灰褐色,具乳汁及長直刺。葉具柄,卵形或橢圓形,先端短突尖,鈍形至凹頭,托葉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球形頭狀花序。聚合果肉質、球形,熟時橙黃色。嫩葉可養蠶,根皮藥用。也稱為「葨芝」、「柘樹」、「黃金桂」。
2.姓。如漢代有柘溫舒。
|
桑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桑木與柘木。《文選.謝朓.郡內登望》:「切切陰風暮,桑柘起寒煙。」
|
柘枝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唐代著名健舞。原為中亞一帶民間舞蹈。盧肇《湖南觀雙柘枝舞賦》:「古也郅支之伎,今也柘枝之名。」郅支為西漢古城名,《新唐書》作呾邏斯城。唐時屬安西大都護府管轄(今中亞江布爾)原為女子獨舞。伴奏樂器以帶鐵環的鼓(類似今新疆之手鼓)為主。舞中間有歌唱。白居易《柘枝伎》:「平舖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張祜《觀楊瑗柘枝》亦有「緩遮檀口唱新詞」之句。節奏鮮明,氣氛熱烈,舞者體態輕盈、腰肢纖細柔軟。劉禹錫《觀柘枝舞》二首:「體輕似無骨,觀者皆聳神。」徐凝《宮中曲》二首:「細腰偏能舞柘枝。」身著柔軟貼身質地輕薄的 花窄袖羅衫。頭戴綴有珠翠飾品的花帽。腳穿紅錦軟靴。是一種美化的民族服裝。舞蹈者以窄長...
|
柘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攀緣灌木。枝具刺,皮孔顯著;枝葉具白色乳汁。單葉,互生;橢圓形、卵形至倒卵形;先端鈍尖、倒心形或微凹;全緣或鈍齒緣;兩面光滑,葉脈明顯。花單性,雌雄異株,頭狀花序,腋生,黃色。瘦果包藏在增大之肉質花被和花苞中,熟時橙黃色。
|
柘榴子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柘榴子石(Garnet) 柘榴子石屬矽酸鹽礦物。形成於火成岩(如橄欖岩)及變質岩(如片岩、大理岩)中。晶體呈十二面體或偏方三八面體。其顏色有紅色、棕色、黑色等。條痕為白色。柘榴子石外觀從透明到幾乎不透明,且具有玻璃或松脂光澤。
|
柘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柘木汁染成的赤黃色,自隋、唐以後,比喻為帝王的服色。宋.陸游〈秋興〉詩:「中原日月用胡曆,幽州老酋著柘黃。」明.葉憲祖《易水寒》第四折:「開著午門遙北望,柘黃新帕御床高。」
|
柘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唐、宋時代的西北民族舞蹈。歌舞相應,節奏多變,多以鼓伴奏。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都只待奏新聲,舞柘枝。」清.毛奇齡〈南柯子.驛館吹蘆葉〉詞:「驛館吹蘆葉,都亭舞柘枝。」
|
柘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蔗汁。《楚辭.宋玉.招魂》:「胹鱉炮羔,有柘漿些。」《漢書.卷二二.禮樂志》:「百末旨酒布蘭生,泰尊柘漿析朝酲。」
|
潭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在北京市門頭溝區東南部,為西山的支脈,因古有龍潭柘林而得名。山中有金代所建的龍柘寺,至今為遊覽勝地。
|
柘枝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隊名。宋朝(西元960∼1279)教坊小兒隊舞十隊之一。「柘枝隊」每逢皇帝奉行春、秋及聖節三大宴,御樓賜酺,在崇德殿宴契丹使臣及上元觀燈時,隨小兒隊舞其他九隊表演樂舞。表演時,著五色繡羅寬袍,戴胡帽,繫銀帶。
《宋史.卷一百四十二》。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