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726 ms
共 6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竹或樹枝編成的柵欄。通「寨」。如唐朝王維有〈鹿柴〉一詩。《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甘寧傳》:「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
1.供燃燒用的小木枯枝。如:「柴火」、「木柴」。《禮記.月令》:「乃命四監,收秩薪柴,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
2.姓。如漢代有柴武。
1.燒柴祭天。《禮記.大傳》:「柴于上帝。」唐.孔穎達.正義:「謂燔柴以告天。」
2.保護、以柴塞護。《淮南子.道應》:「柴箕子之門。」
1.用柴做成的。如:「柴門」。唐.王維〈送別〉詩:「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2.乾瘦。如:「這隻雞太柴了。」
3.參見「柴心兒」條。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只要留有青山,便能植樹而有柴可燒。比喻只要根本的東西還在,不怕將來沒有作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也作「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骨瘦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非常消瘦的樣子。《儒林外史》第五回:「後來就漸漸飲食不進,骨瘦如柴,又捨不得銀子喫人參。」也作「骨瘦如豺」、「瘦骨如柴」。
|
乾柴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乾燥的柴薪遇到熾烈的火焰,易使火勢旺盛。常比喻男女歡洽情濃。也作「烈火乾柴」。
|
柴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樹枝木幹做成的門。形容簡陋的居所。《文選.范雲.贈張徐州謖詩》:「還聞稚子說,有客款柴扉。」唐.王維〈送別〉詩:「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也作「柴門」。
|
瘦骨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削瘦的樣子。宋.楊萬里〈武陵春.長鋏歸乎踰十暑〉詞:「舊賜龍團新作祟,頻啜得中寒。瘦骨如柴痛又酸,兒信問平安。」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齣:「我千辛萬苦有甚疑猜,可不道我臉兒黃、瘦骨如柴。」也作「骨瘦如柴」、「骨瘦如豺」。
|
柴米油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元.蘭楚芳〈粉蝶兒.他生的如月如花套.尾聲〉:「若要咱稱了心,則除是娶到家,學知些柴米油鹽價,恁時節悶減愁消受用殺。」《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這小小廝每早到三里路外鎮市上買些柴米油鹽小菜之類,回家與娘子度日。」
|
劈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劈好用以生火的柴薪。如:「他將劈柴一塊塊往壁爐裡送。」
|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只要留得青山,便能植樹而有柴可燒。比喻只要根本的東西還在,不怕將來沒有作為。《紅樓夢》第八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也作「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