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265 ms
共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大熊。毛皮呈黃白雜文。能爬樹、游泳,具強大力氣。《爾雅.釋獸》:「羆,如熊,黃白文。」晉.郭璞.注:「似熊而長頭高腳,猛憨多力,能拔樹木。」
|
熊羆入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以為夢見熊和羆,為生男子的預兆。語本《詩經.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後常用為祝人生男子之語。也作「熊羆之祥」。
|
熊羆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勇敢善戰的將士。《書經.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晉書.卷四八.段灼傳》:「陛下誠欲致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使奮威淮浦,震服蠻荊者,故宜疇咨博采,廣開貢士之路。」也稱為「熊虎之士」。
|
熊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熊和羆。《書經.禹貢》:「熊羆狐狸,織皮。」唐.柳宗元〈鈷鉧潭西小邱記〉:「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2.比喻勇士或軍隊。唐.楊烱〈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勝殘去殺,上憑宗廟之威;禁暴戢姦,下藉熊羆之用。」
3.比喻輔君的賢臣。唐.杜甫〈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燕王買駿骨,渭老得熊羆。」宋.王安石〈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舟楫商巖命,熊羆渭水占。」
|
夢兆熊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羆,一種形狀像熊的動物。夢兆熊羆指生男孩的預兆。語本《詩經.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
熊羆之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男子的預兆。參見「熊羆入夢」條。《三國志.卷二四.魏書.高柔傳》:「陛下聰達,窮理盡性,而頃皇子連多夭折,熊羆之祥又未感應。」
|
老羆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朝周將王羆率人修城,到晚上仍未完成,乃將梯子留在城外,不料卻被敵人趁機偷襲。隔天清晨王羆被屋外的吵雜聲驚醒,便袒身赤腳,拿著白棒,大叫道:「老羆當道臥,貉子那得過。」而嚇退了敵人。典出《北史.卷六二.王羆傳》。後因用以比喻勇將鎮守要塞。也作「老熊當道」。
|
非熊非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隱士受賞識見用。語本《六韜.卷一.文韜.文師》:「文王將田,史編布卜曰:『田於渭陽,將大得焉,非龍非酈,非虎非羆,兆得公侯,天遺汝師,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
羆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話傳說中的野獸。《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異獸名為『羆丸』,任你堅冰凍厚幾尺,一聲響亮,叫他登時粉碎。」
|
熊羆十二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熊羆十二案是宴饗時所用的鼓吹樂隊,因講究排場,共設十二座演奏臺。在朝會活動中,陳設在編懸樂器的四周,配合鐘磬等樂隊演奏。雕刻成熊羆貙豹騰倚的情狀,承托十二案,用來象徵百獸率舞,因此而得名。每案架高丈餘,形狀如床,上鋪板,四旁安欄干,演奏者從中登臺。
據〔文獻通考〕記載,起源於南朝梁武帝宮廷,〔隋唐‧音樂志〕載隋煬帝大業年間設鼓吹十二案,並說明編制。後代唐、宋、遼、金時猶存其制。如〔宋史.樂志〕載:「乾德四年(966)六月,設鼓吹十二案,其制:設毯床十二,為熊羆騰倚之狀以承其下;每案設大鼓、羽葆鼓、金錞各一,歌、簫、笳各二。」仍係在雅樂的宮架外面擺上十二張臺,臺上有一個九人組成...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