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97.61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衣冠禽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有外表而行同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齣:「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鏡花緣》第四三回:「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帽子。如:「皇冠」、「桂冠」、「鳳冠」、「怒髮衝冠」、「衣冠楚楚」。
位於頂端像帽子的東西。如:「雞冠」、「花冠」。
古代的一種儀式。為年滿二十歲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禮。如:「冠禮」。
超越、領先。如:「豔冠群芳」、「收視率勇冠三臺」。
第一、最優秀的。如:「冠軍」、「全縣之冠」。
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身上穿的,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如:「毛衣」、「雨衣」、「豐衣足食」。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糖衣」、「書衣」。
苔衣、地衣: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
衣缽:原指佛教徒傳承的信物,後泛指師父傳給弟子的學問或技藝。如:「衣缽相傳」、「承其衣缽」。
文言動詞。穿著。如:「衣錦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足、全身有毛的脊椎動物的總稱。如:「野獸」、「飛禽走獸」。
罵人野蠻、沒有人性的話。如:「獸行」、「獸性」、「人面獸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鳥類的總稱。如:「家禽」、「飛禽走獸」。
禽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沒有人性的人。如:「衣冠禽獸」。《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只是父親在家患病,我為人子的,不能回去奉侍,禽獸也不如。」
衣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衣服和帽子。《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儒林外史》第一回:「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後泛指衣著、穿戴。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2.代稱仕宦顯達、名門望族。如:「衣冠之族」。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3.借指文明禮教。如:「衣冠之俗」、「衣冠文物之邦」。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沐猴,獼猴。「沐猴而冠」指性情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比喻人虛有表象,卻不脫粗鄙的本質。#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後或以用「沐猴而冠」指獼猴性急,不能若人久著冠帶,比喻性情暴躁,或用以諷刺無真才實學,依附權勢,竊取名位的人。
人面獸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行同狗彘、衣冠禽獸
馬牛襟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沐猴冠冕、衣冠禽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