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799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忍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痛苦。《南齊書.卷五五.孝義列傳.吳達之》:「嘗遇病,與母隔壁,忍痛不言,囓被至碎,恐母之哀己也。」《紅樓夢》第三○回:「寶玉一面進房來解衣,一面笑道:『我長了這麼大,今日頭一遭兒生氣打人,不想就偏遇見了你。』襲人一面忍痛換衣裳,一面笑道:『我是個起頭兒的人,不論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該從我起。』」
鶻入鴉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鶻,鷙鳥,一種猛禽。鶻入鴉群比喻威力強猛,所向無敵。《北史.卷五一.齊宗室諸王傳上.上洛王思宗傳》:「爾擊賊如鶻入鴉群,宜思好事。」唐.韓翃〈寄哥舒僕射詩〉:「左盤右射紅塵中,鶻入鴉群有誰敵?」
驚蛇打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打草驚蛇」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宋朝鄭文寶所著的《南唐近事》一書中,曾記載這麼一個故事:王魯,南唐人,生卒年不詳,曾任當塗縣的縣令。他在任上時,貪汙收受錢財。有一天,他在府裡批示案件,其中有一個案件是地方百姓聯名控告主簿貪收賄賂。王魯看了嚇一跳,事實上收賄的不只主簿一人,他也有份,於是在卷宗上批示:「你們雖然只是用棍子打草叢,但是我就像藏身在草叢中的蛇,已經有所警惕。」這件事一經傳揚出去,成為好事的人取笑批評的話柄。後來「打草驚蛇」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事不密,致使對方有所警覺,而預先防備。
學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好人好事作為學習仿效的典範。如:「小孩子不學好,長大後要矯正就難了。」《老殘遊記》第一五回:「只是這個承繼兒子不甚學好,所以魏老兒很不喜歡他。」
不作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肯成全他人的好事。如:「天公不作美。」也作「不做美」。
千金敝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敝帚自珍」。見「敝帚自珍」條。01.宋.蘇軾〈次韻秦觀秀才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甚熟將入京應舉〉詩:「千金敝帚那堪換,我亦淹留豈長算。」02.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一三.史書佔畢引》:「因念昔之好事,有什襲碔砆,千金敝帚者,而竊慨余之有類乎是也,輒稍銓擇,離為四篇。」 
沾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得利益。《老殘遊記》第五回:「如能救得他們三人性命,一則是件好事,二則大家也可沾潤幾兩銀子。」
不指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沒想到、料想不到。《紅樓夢》第二九回:「符早已有了,前日原要送去的,不指望娘娘來做好事,就混忘了。」
分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界限。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套.八煞〉:「沒高低妾與妻,無分限兒共女,及時打扮衠珠玉。」《西遊記》第一九回:「你這老兒不知分限,那怪也曾對我說,他雖是食腸大,喫了你家些茶飯,也與你幹了許多好事。」
搗蛋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謔稱擾亂或破壞他人好事的人。如:「這臺收音機一定是那個搗蛋鬼弄壞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