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2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叉拍尾蜂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oddigesia mirabilis
體長10~29公分,雄鳥體長大於雌鳥。只有4根發育完整的尾羽(其他蜂鳥尾羽有10根),雄鳥外側2根尾羽呈鏟狀且向外延伸彎曲。喙直,呈黑色。雄鳥頭冠藍紫色,喉部綠色,頰白色,眼後方及後頭部褐色;背部綠褐色,翼褐色,中間2根尾羽綠褐色,外側尾羽褐色。雌鳥頭頂至背部及尾羽前半部綠褐色,腹面白色,尾羽後半部黑、白、褐色均勻相間。
分布於南美洲之秘魯北部,僅局部分布於海拔2,300~2,600公尺的Chachapoyas地區。
活動於亞熱帶森林及灌叢。目前為止人類對於叉拍尾蜂鳥的生態習性所知甚少,僅知於求偶時,雄鳥會展示喉羽及尾羽,在雌鳥面前來回飛行。
鳥綱(Class Aves)
雨燕目(Order Apodiformes)
蜂鳥科(Family Trochilidae)
|
箕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箕、尾為東方蒼龍七宿最後的的兩個星宿。相傳武丁的宰相傅說死後升天,跨身於二星之上。《莊子.大宗師》:「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故以「騎箕尾」比喻得道升天。參見「騎箕尾」條。
|
尖尾鴨(針尾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as acuta
雄鳥長66~75公分,雌鳥51~56公分。雄鳥頸部修長,喙黑色,腳灰黑色,繁殖羽前頸的白色部分從頸側延伸至頭部,形成一白線,及暗褐色的頭部呈明顯對比;胸、腹部為白色,尾羽黑色,中央2根尾羽明顯突出尾端。尾下覆羽黑色,基部兩側為乳黃色,飛行時可見綠色翼鏡,前端邊緣為褐色,末端邊緣為白色。雌鳥頸部修長,全身為褐色,具有黑褐色斑紋,喙黑色,腳灰黑色;尾下覆羽具黑褐色斑紋,尾羽褐色且尖,但比雄鳥短。雄鳥非繁殖羽似雌鳥,但喙側面為灰色。
廣泛分布於美洲、歐洲、非洲及亞洲地區,於高緯度度地區繁殖,冬季遷移至中美洲、非洲北部、歐洲南部及亞洲東部、東南部度冬。台灣常常見的冬候鳥。
夏天棲息於湖泊、沼澤環境;冬季則成群出現於河口、沙洲、沼澤、湖泊環境,主要分布於海岸邊,少部分會小群散布於內陸地區。食物包括植物種子、蠕蟲、甲殼動物等。雄鳥叫聲似哨音,雌鳥叫聲則為宏亮的呱呱聲。巢築於地面,並利用植物掩蔽。
鳥綱(Class Aves)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
龜笑鱉無尾,鱉笑龜粗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十步笑百步之意。指人只會批評別人的缺點,卻不知自己的缺點也不少。
|
末尾三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果、歸宿。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四折:「我也會四海結英豪,投至得末尾三稍,不覺的頭上老來到。」也作「末尾三梢」、「三梢末尾」。
|
棕扇尾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isticola juncidis
體長10~12公分,全身大致為黃褐色,有一淡色的眉線,頭頂有細縱紋,背部為暗褐色,有黑色粗縱紋,尾羽黑褐色,張開為扇形,末端為淡灰色,腹部為黃白色,脅為淡褐色,有繁殖羽及非繁殖羽的分別,非繁殖羽頭頂黑斑較濃,尾羽較長。
共17亞種,廣泛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的舊大陸,由歐洲南部、非洲北部、亞洲中南部至新幾內亞皆有分布。
出現於平原、農田或河岸附近的灌叢及草生地,叫聲為連續短促的chi-cha聲,繁殖期時似雲雀科鳥類在空邊飛邊鳴唱進行展示飛行,非繁殖期較少鳴叫。以昆蟲為主食。巢為瓶狀,開口於上方,以草莖組成。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扇尾鶯科(Family Cisticolidae)
|
鱷形叉尾鶴鱵或鱷形圓頜針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ylosurus crocodilus crocodilus (Peron et Lesueus, 1821)
體延長,幾成圓柱形,截面圓形或橢圓形;兩腭突出如長喙,強而有力,具帶狀排列之細齒及一行稀疏之犬齒;下腭略長於上腭,上腭平直,兩腭間無縫隙;主上腭骨之下緣於嘴角處完全為眼前骨所覆蓋;鋤骨無齒;頭背部扁平,頭蓋骨背側之中央溝發育不良;背鰭1枚,與臀鰭對在於體之後方,背鰭鰭條數多於臀鰭,背鰭具21~24軟條,臀鰭具19~22軟條,背鰭起點在臀鰭第2~3軟條基底之上方,兩者之前方鰭條均延長而成鐮刀狀;背鰭後方數軟條亦略延長;腹鰭基底位於眼前緣與尾鰭基底間之中央略前。尾鰭於成魚時因中央鰭條突出而呈雙凹形,下葉長於上葉;側線沿腹緣縱走:於尾柄處向體中央上昇,並形成隆起稜;尾柄幾成方形;鱗細小,鰓耙缺如。體...
全世界之溫熱帶海域。為本種之亞種Tylosurus crocodilus fodiator (Jordan et Gilbert, 1882)則分布於東太平洋及大西洋熱帶海域。
本種為鶴鱵科中屬於較大型之種類,常成群游泳於表層。屬掠食性魚類,以表層活動之小魚為食,當會因追逐獵物而跳出水面,因牙齒銳利,極為危險。
漁期以夏季較盛,可用流刺網、定置網、手拋網、及釣具等漁法捕獲。身上常有寄生蟲,宜以熟食為佳。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鶴鱵目(Order Belo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鶴鱵亞目(Suborder Belonoidei = Exocoeloidei)
銀漢魚系(Series Atherinomorpha)
鶴鱵科或頜針魚科(Family Belonidae),Garfishes,Needlefishes
竹刀魚上科(Superfamily Scomberesocoidea)
|
黑尾圓雀鯛(黑尾宅泥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ascyllus melanurus (Bleeker, 1854)
體為卵圓形,側線中斷。眶前骨及眶下骨均被鱗,下緣均有細小鋸齒;主鰓蓋骨、間鰓蓋骨及下鰓蓋骨邊緣平滑,前鰓蓋骨下緣有鋸齒。齒錐狀,呈窄帶狀排列。胸、臀鰭之基底具鱗鞘,尾鰭後緣凹入,上下緣有2枚游離棘。魚體底色為白色,體側有4條垂直列的黑色寬帶,最大體長為6.5公分,屬於小型雀鯛。
熱帶太平洋海域。
生活於水深1~10公尺的河口附近,多棲息於暴露之礁池、港灣;常於小珊瑚頂上成群聚集,與珊瑚有共生關係,雜食性魚類,食物種類繁多,以浮游生物、小型蝦蟹、海藻、表層海鞘及魚卵為食。
偶在水族館中出現的觀賞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雀鯛科(Family Pomacentridae)
|
揚尾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僅四縣用,海陸為「囊蜺仔」。動物名。蜻蜓。身體細長,頭部有複眼一對,胸部背面有膜質翅兩對。生活於水邊,捕食蚊蠅為生,是一種益蟲。因蜻蜓的尾巴時常向上揚起,故名之為「揚尾仔」。
|
層流尾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體流過流線型(streamlined body)或非流線型物體時,邊界層流不論是否發生分離現象,均必發生尾流(wake)。當主流流速不是很大,其雷諾茲數因此並非非常大時,尾流的流態呈現層流狀態,稱為層流尾流(laminar wake)。尾流形成時,對於物體亦必產生拖曳力。平板的拖曳力僅有表面摩擦與形狀曳力,然而非流線形物體所形成的尾流產生的拖曳力,則尚有誘導曳力。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