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3.07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題目正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雜劇在結處用二或四句對子,總括劇情,並以末句為劇名全稱,這種一定格式稱為「題目正名」。如元代白樸《梧桐雨》的題目為「安祿山反叛兵戈舉,陳玄禮拆散鸞鳳侶」,正名為「楊貴妃曉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閩北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布於大陸地區福建省北部的次方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蜙蝑:動物名。即螽斯。觸角細長,體綠褐色,能發聲,雌者體大,端有產卵器。食害農作物。《爾雅.釋蟲》:「蜤螽,蜙蝑。」宋.邢昺.疏:「蜤螽,周南作螽斯,七月作斯螽……一名蜙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即鱧。鱧目鱧科。體呈圓柱狀,灰棕色或深褐色,腹部白色,背有暗褐色縱帶,側邊有大塊暗色斑紋。口大,頭部似蛇。肉食性。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鱧》:「鱧,可食,形長體圓,頭幾相等,細鱗黑色,有斑文,腹背兩鰭。……亦名鮦魚,俗名烏魚。」
牛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牛的肛門。比喻居下位而卑賤。《戰國策.韓策一》:「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於牛後乎?」宋.蘇軾〈鳳味硯銘〉:「蘇子一見名鳳味,坐令龍羞牛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旄舞時舞者所執的牛,像藣草,故稱為「藣」。《爾雅.釋器》:「旄謂之『藣』。」宋.邢昺.疏:「旄,牛,一名藣,舞者所執也。」
打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打水激起水花。《西遊記》第六回:「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巴不紅。」
一代畫史-戴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品特質 擅以濕潤的墨暈與健勁的大斧劈皴法來表現山石,人物造型準確,行筆頓跌分明,尤喜作蠶頭鼠描。雖效習古人傳統,仍具南宋馬夏畫派的餘緒,卻不為成法所拘,而自出新意,形成挺健灑脫,豪爽俐落的畫風。 山水畫並非從實景作忠實的描寫,他擅長以精妙的筆墨技巧來表達主觀的意念,著重於畫面的經營處理,於是忽略空間深度與立體效果,畫面趨於平面化。在此風氣的影響下,浙派諸家的畫風多呈現出裝飾濃郁的趣味。
分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屬秦代隸體的一種書體,相傳為王次仲所創。[例]分書的特色是蠶頭雁,字形略方扁,以橫畫見長。 △八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見「蝲蛄」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