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思夕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天晚上都在想念。形容思念極深。明.陸采《懷香記》第一○齣:「青瑣窺觀生悒怏,苦殺也朝思夕想,繡床空倚減紅妝,魂逐楊花飄蕩。」也作「暮想朝思」、「朝思暮想」。
痛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痛思念。如:「每逢佳節,不禁令人痛念娘親,淚盈眼眶。」
思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張翰因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吳地所產的菰菜、蓴羹、鱸魚膾等,有所感觸而辭官歸鄉。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後用以比喻不慕官位,思鄉歸隱。宋.陸游〈枕上作〉詩:「采若未能浮楚澤,思鱸猶欲釣吳松。」也作「思蓴」。
璇璣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時竇滔任秦州刺史被徙流沙,其妻蘇蕙因思念丈夫,於是在錦上織迴文詩二百餘首,縱橫反覆,皆成詩篇,稱為「璇璣圖」。見《晉書.卷九六.列女傳.竇滔妻蘇氏傳》。
開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出家人破戒殺人。《董西廂》卷二:「心口自思念,戒刀舉今日開齋。」
情不自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不自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禁」念作ㄐㄧㄣ時,有承擔、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則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興得無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中,敘述了婦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傳陰曆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稱為「七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
信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以寫信的紙。[例]再多的信紙也寫不完我對他的思念
望雲之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思念雙親的心情。參見「望雲」條。
長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久思念。《文選.嵇康.琴賦》:「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文選.成公綏.嘯賦》:「奏胡馬之長思,向寒風乎北朔。」
三秋一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日三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詩經》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采葛〉一詩刻劃戀人間的相思之情,內容是:那個人採葛去了,一天沒有相見,像是隔了無窮月啊!那個人採艾蒿去了,一天沒有相見,像是隔了無窮季啊!那個人採艾草去了,一天沒有相見,像是隔了無窮年啊!全詩描述一對分隔兩地戀人的相思之情,將分離的感受用度日如無限長久來表達,生動刻劃了殷切思念的心情。後來「一日三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思念心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