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246.9395 ms
共 2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基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女性泳裝款式。為英語Bikini的音譯。以極少的布料剪裁製成,僅可勉強遮掩身體的三點重要部位。比基尼原指太平洋中的一個珊瑚島,美國曾於島上舉行原子彈試爆。由於比基尼泳裝相當暴露引人注目,最初流行時,如原子彈爆炸般使人震驚,因此以比基尼為名。
|
原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品最初的手稿。《紅樓夢》第五回:「說畢,回頭命小鬟取了『紅樓夢』原稿來,遞與寶玉。」
|
厥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初、開頭。《詩經.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遂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斯蓋別詩之原始,命賦之厥初也。」
|
袁哲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月6日被人發現於汐止東方科學園區後山上吊自殺,疑因憂鬱症逝於台北。2005年,寶瓶文化出版《靜止在-最初與最終》,收錄《靜止在樹上的羊》、在世未發表的中篇小說〈溫泉浴池〉、副刊專欄,以及袁哲生私人札記。 作品《靜止在樹上的羊》《寂寞的遊戲》《秀才的手錶》倪亞達系列作品:《倪亞達1》、《倪亞達2-倪亞達臉紅了》、《倪亞達3-倪亞達fun暑假》、《倪亞達4-倪亞達黑白切》《猴子》《羅漢池》《靜止在-最初與最終》
|
無計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可奈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無可奈何」這句成語指的是毫無辦法或沒有辦法可想的意思。典源出自於《戰國策.燕策三》。戰國末期,秦國勢力強盛,不斷出兵侵佔其他國家的領土。當時燕國是一個地處東北方的弱小國家,最初,燕王為了與秦國友好,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做為人質,在秦國,太子丹受到很差的待遇。太子丹逃回燕國後,為了抵抗秦國的侵略,同時也為了報仇,便經人介紹認識了荊軻,請他作刺客,到秦國刺殺秦王。由於荊軻遲遲不出發,太子丹便催他趕快上路,荊軻說:「就算我到了秦國,秦王也不會見我啊!除非我能帶著樊於期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前往,也許就有機會見到秦王。」樊於期本是秦國的將領,因為得罪秦王,逃到燕國...
|
USB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什麼是USB?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列匯流排) 是連接外部設備的一個串列匯流排標準,在電腦上使用廣泛,但也可以用在機頂盒和遊戲機上,補充標準(On-The-Go)使其能夠用於在可攜設備之間直接交換數據。USB最初是由英特爾與微軟公司倡導發起,其最大的特點是支持熱插拔(Hot plug)和即插即用 (Plug&Play)。當設備插入時,主機枚舉(enumerate)此設備並載入所需的驅動程序,因此使用遠比PCI和ISA匯流排方便。原標準中USB 1.1的最大傳輸頻寬為12Mbps,...
|
社會契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階段根據社會契入的理論,人際傳播的社會契入包括以下階段:(一)導入(Orientation):互動的最初階段為導入階段:人們通常會表現出社會喜愛他們表現的模樣,並避免破壞社會對他們的期望,例如有善的微笑或禮貌的應對。(二)初步情感交流(Exploratory Affective Exchange):在這個階段,溝通開始從公共印象移至初步個人資料,相當於對不太熟的朋友或友善的鄰居的態度。(三)情感的交流(Affective Exchange):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的話是自然發生的,在發話前僅經過極短的思考時間,也會使用一些...
|
朦朧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朦朧詩是醞釀於文革期間,1970年代末開始正式出現於文壇的一種文學思潮,主要得名於當時官方媒體對其作品「晦澀」、「朦朧」的批評。最初以地下刊物《今天》為核心。從某種意義上說,朦朧詩是個人主義對文化單一與平均化現象的反思。朦朧詩的代表詩人包括北島、顧城、江河、楊煉和舒婷。北島創作於「文革」後期的短詩《回答》是第一首公開發表的「朦朧詩」作品,刊載在1979年3月號《詩刊》上。一部分朦朧詩最後在1985年以《朦朧詩選》的書名發表,後來人們在習慣上將這一時期發表的這一類民間現代詩歌稱為朦朧派詩歌。北島與芒克在1978年創辦了《今...
|
老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最初的本錢。《文明小史》第五八回:「知道老爺家累重,又候補了這許多年,差不多老本都貼光了。」
|
生態農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技術結合,順應當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規劃出的農業生產體系,稱為生態農業。此一名詞最初由美國土壤學家W. Albreche於1970年提出,1981年英國農學家M.Worthington明確訂定為「生態上能自我維持,低輸入,經濟上有生命力,在環境、倫理和審美方面可接受之小型農業」。其特點為統籌農、林、水、牧等業,使物質、能量得以多層次利用,進行良性循環,協調人口、資源和環境三者間的關係,不致因解決需求造成環境退化,達成經濟、生態和社會多方面的效益。例如:壟溝栽培技術,使坡地成為高產農地;「糧農-林果-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