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58.7893 ms
共 58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認知失調(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知失調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范士庭(L. Festinger)所提出,是解釋心理平衡的理論之一;該理論的要點為:個體有保持心理平衡的傾向。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內在的認知與外在的行為和諧一致,但是當兩者不一致時即失去平衡,使個體覺得緊張,因此產生欲行恢復平衡的內在動機。另一種情形是,對同一事物有兩種以上的認知,而這些認知之間彼此有矛盾,致使個體認知上產生衝突而引發心理失衡現象。故認知失調具有動機作用,同時也是近代社會心理學家用來解釋態度改變的重要理論。
認知失調論在社會心理學的應用上主要有兩種典型:(1)決策後的認知失調:個體經常需要在多種選擇中做決定,在決定之後,也許會發現所選擇的... |
〔論教育〕(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教育〕是羅素(B.A.W. Russell, 1872~1970)多本教育論著中的一本早期作品;這本書出版於一九二六年,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理想,第二部分是品德教育;第三部分是智育。在教育原理及教育目的的討論中,羅素的教育觀念,已溶入了當時的心理學知識,例如:他注意到當時學者們強調的一個論點,即是教育包括了對本能的薰陶而不是對本能的壓抑;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盡量減少外來的、強迫的管束、訓練或陶冶,而是要求學生內裡的、自我的管理。羅素強調及早的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顯得較為容易,延後再來培養則顯得困難較多。因此,他特別強調兒童早期的教育。羅素以為構成社會的個人,需要經由教育的歷程...
|
烏鳩(黑果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olumba janthina
體長40公分。喙黑色,腳鮮紅色。全身黑色,但具有紫色和綠色光澤;其中後頸、頸側至上背部綠色,而背部帶紫色光澤。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東部太平洋地區的小島,包括琉球群島、韓國南方島嶼等,部分族群具遷移性。
棲息於闊葉常綠森林。喜歡停棲於枯木或樹葉稀疏的枝條上。以果實為主要的食物。
鳥綱(Class Aves)
鴿形目(Order Columbiformes)
鳩鴿科 (Family Columbidae)
|
[大社會的教育計畫](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社會的教育計畫]指詹森(L.B. Johnson)總統及其支持者在一九六○年代中期所提出的[大社會計畫],主張在「大社會」中,凡是妨礙個人與社會發展的障礙(例如貧窮)都將克服。其方法為開放教育、職業訓練、就業,以及莊嚴而體面的生活機會給予每個個人。法案規定政府有義務提供輟學與離校青年職業教育訓練的機會,以及社區行動計畫,並動員一切人力及物力資源來解決貧窮問題。法案中對於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也有相關優惠措施,包括提供其攻讀大學學位之獎助,以及免費接受學前教育之機會等。
|
阿里山山椒魚(阿里山小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nobius alisanensis (slide)
中型山椒魚,體長可達10公分。軀體長約5~6公分。尾成棍棒狀,身體皮膚光滑,顏色為咖啡色或黃棕色,幼小個體偏黑,上面常有少數白粉狀小斑點。四肢短小,指4趾5,肋間溝明顯,11~12條,眼黑色突出。
主要分布在台灣中南部山區,呈不連續的小族群分布。
主要棲息在2,000公尺以上山區之陰暗潮溼的環境,偶爾會在小淺水溪中出現,白天躲在石頭腐木下,晚上出來活動覓食,以腐葉中之昆蟲、鼠婦、蚯蚓為食,繁殖季在11~1月之間,繁殖時會到水邊,受精卵包在成對卵鞘中,約20~24個,幼體在春末、夏初變態。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有尾目(Order Caudata)
小鯢科(Family Hynobiidae)
|
北京醫科大學(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醫科大學是一所多學科綜合性高等醫藥學校;一九五九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衛生部。校址在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三十八號,校本部(不含附屬醫院)占地五百七十五畝,本部校舍建築面積二十七萬平方公尺。
北京醫科大學原名北京醫學院,其前身為民國元年(1912)十月建立的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是中國自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科學校。十二年(1923)九月,改建為國立北京醫科大學校;十六年(1927)八月,改國立京師大學校醫科;次年十一月,改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西安;二十七年(1938)四月成為西北聯合大學醫學院;三十五年(1946)北京大學在京復校後,學校成為北京... |
人化(天主的肖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研究人類的出現,我們不能不參考科學界的發現、哲學界的說法,檢討天主教會由〔聖經〕及傳承而來的觀念,並分辨當今神學思想各種學說的長短。人類究竟何時出現?科學家通常以兩種方法來研究。一是由古生物學,比較解剖學、形態學、生理學、遺傳學等生物學的不同部門,間接推測人類起始的年代;一是利用放射衰變的原理,直接由化石測出年代。
美國康乃爾大學天文學教授撒岡(Carl Sagan)把宇宙發展至今約一百五十億年的全部時光編為一年,編成宇宙日曆,於是地球歷史每十億年即相當於宇宙年約二十四天,地球四百七十五年即相當於宇宙年的一秒。按照薩岡教授的推算,人類在第三階段,十二月卅一日夜晚十時卅分... |
粗首鱲(溪哥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acco pachycephalus (Günther)
體延長側扁;吻突出;口大,開於吻端,斜裂達眼睛直下方;無鬚;體背灰綠色,腹部銀白色;雄魚體側具有10條淺藍色狹長而不勻的橫紋;各鰭條為淺黃色;繁殖季節則雄魚有追星;體長可達20公分。
台灣河川,除花蓮、台東外均很普遍。
粗首鱲棲息河川、湖泊和溪流,其幼魚為雜食性而成魚變為吃昆蟲、蝦和小魚的肉食者。
供食用及娛樂。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鯉目(Order Cypriniformes)
骨鰾首目(Superorder Ostariophysi)
耳鰾系(Series Otophysi)
鯉科(Family Cyprinidae),Carps or Minnows
|
深海鮋(黑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ctreposebastes imus (Garman, 1899)
體型橢圓,體高側扁。頭部大,棱棘低平,頭頂有鱗,眼小,眼眶周圍平滑,口大,端位,沿著上頜骨中央有一條明顯的脊狀隆起,前鰓蓋骨棘尖突。側線凹溝狀,側線孔大而明顯。體為黑色,故稱「黑鮋」,少部分個體會呈紫紅色;口腔黑色,有少部分橙紅色斑駁,體長可達18公分。
廣泛分布於溫帶及熱帶海域。
屬於深海種類,棲息400~2,000公尺的深海區,是分布最深的鮋科魚類,也稱「深海鮋」,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
並不常見,偶為底拖網漁船漁獲,無經濟價值,漁民均棄置為下雜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鮋科(Family Scorpaenidae)
|
花鳧(翹鼻麻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adorna tadorna
體長61~64公分,大型鴨。喙紅色,腳粉紅色。雄鳥頭至上頸為暗綠色具有光澤,下頸、胸、腹、背部為白色,胸、腹部之間具有褐色環帶,腹部厎部具一黑色寬帶;翼鏡為暗綠色,尾下覆羽褐色,飛行時可見翅膀之上下覆羽、尾下覆羽皆為白色,肩羽及初級飛羽為黑色。繁殖期時,雄鳥於喙基部至額間有紅色突起的瘤狀物,非繁殖期則無。雌鳥羽色較雄鳥淡且無光澤,喙基部具白色細環,但無紅色瘤狀物。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繁殖地包括歐洲西北部、土耳其、黑海北部,向東經過亞洲中部、蒙古、中國大陸北方,冬天往南方遷徙至非洲北部及亞洲中部及南部。台灣為稀有過境鳥。
棲息於海邊泥灘、河囗、沼澤地帶。以無脊椎動物為主食,特別是小型的軟體動物及甲殼動物。雄鳥叫聲似哨音,雌鳥則是快速的呱呱叫。
鳥綱(Class Aves)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