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148 ms
共 17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非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為不正的人。三國魏.嵇康《聖賢高士傳.井丹》:「井丹高潔,不慕榮貴,抗節五王,不交非類。」
2.不同種族的人。《後漢書.卷七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袁術》:「時人多惑圖緯之言,妄牽非類之文,苟以悅主為美,不顧成敗之計。」
|
出類超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才能特出,超越眾人。參見「出類拔萃」條。《孤本元明雜劇.誤失金環.第四折》:「兩個夫榮妻貴,一雙出類超群。」
|
類神經網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利用電腦來模仿生物神經網路的處理系統。為英語Neural Network的意譯。它的內涵是一套計算系統,使用大量簡單的相連人工神經元來模仿生物神經網路的能力。如同生物神經元對外界刺激的接收、處理、反應,人工神經元從外界環境或者其他人工神經元取得資訊,並加以簡單的運算,輸出結果。
|
門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門別類。如:「這部工具書,共分三十六個門類。」
|
超群拔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出眾人,無人可及。如:「所有選手都卯盡全力,希望能在此次的比賽中超群拔類。」也作「超群軼類」、「軼類超群」。
|
藝文類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唐歐陽詢等奉敕撰,一百卷,分四十八門。全書以類事居前,詩文列後,為類書中體例最佳者。簡稱為「類聚」。
|
詞曲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詞曲類為中國圖書分類四分法中集部的一個類別,凡民間俗樂及詞集,或相關論述入此類。如〔珠玉詞〕、〔碧雞漫志〕等。
音樂在中國發達甚早,但許多民間俗樂卻往往因無類可歸,混入經部樂類,殊為不當。到宋代之〔遂初堂書目〕,始立樂曲類,以資辨別。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的歌詞類亦承襲之,甚至在經部不立樂類,以顯示先秦樂經早已亡佚。清代〔四庫全書總目〕將此類名稱改為詞曲類,並分為5子目:(1)詞集,如宋秦觀〔淮海詞〕、辛棄疾〔稼軒詞〕等;(2)詞選,如〔花間詞〕、〔詞綜〕等;(3)詞話,如宋王灼〔碧雞漫志〕、清毛奇齡〔西河詞活〕等;(4)詞譜詞韻,如〔御定詞譜〕等;(5)南北曲,如元周德清〔... |
氣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味相投的人。《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不敢過望交氣類,脩人事,敘人倫。」《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弘長風流,許與氣類。」
|
書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類為歷代書目「經部」中的一個類別,或稱尚書類,凡論〔尚書〕經文、經義或訓詁釋音之書均屬之。
〔尚書〕古代多簡稱為〔書〕,故歷代書目中此類多僅稱為書類。 〔尚書〕向有今古文之爭、真偽書之辨,可是都不出〔尚書〕經文、經義上的討論,所以凡是與〔尚書〕有關的書籍,無論全書或單篇(如〔洪範五行〕、〔禹貢〕等)均入此類。 此外〔尚書〕另發展出圖譜之學,例如宋代程大昌有〔禹貢圖〕、蘇洵有〔洪範圖論〕等,歷代亦均載入此類中。 |
類比-數位轉換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數位化(Digital)錄音的系統中,原先的類比(Analog)音訊必須轉換成數位訊號型式,以便系統繼續處理之用。此種轉換過程的第一步是取樣(Sampling),將原先延續的類比音訊,高密度的拾取樣本,並依次轉換記錄成數位的訊號,以代表原先每一取樣音訊的振幅(Amplitude)。此項轉換過程即是利用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完成。
類比—數位轉換器輸出的是一連串的數位化字組,每字組為14或16位元,而每分鐘約可輸出45,000字組,並以此種方式儲存於雷射唱片或數位化錄音帶上。 |
![]() |
貓頭鷹博士